《搖滾校園》是一部充滿喜劇和音樂元素的電影。主角杜威·費恩(由杰克·布萊克飾演)是一個年過中年但仍然追逐夢想的搖滾音樂人。他不滿于那些商業(yè)化、缺乏真實感的樂曲,一直追求純正的搖滾樂。因此,他與許多樂隊分道揚鑣,但至今未能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甚至面臨被房東趕出家門的窘境。杜威的男房東兼老友內德·斯尼勃利(由麥克·懷特飾演)曾經是一個狂熱的死亡搖滾樂手,如今卻成為了一個負責任的家庭男人和代課老師。一天,杜威閑在家中時接到一通來自某中學的招聘電話,對方邀請內德迅速前往學校代課。由于生活無聊且為了生計,杜威決定偷換梁柱,以內德的身份進入這所校風嚴謹?shù)拿T中學教學。一開始,學生們的生活乏味讓他感到無聊,然而某天,杜威意外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于是,他決定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帶領這群只懂得讀書的孩子們進入一個全新且充滿樂趣的搖滾世界。這部電影充滿了歡樂和溫情,通過搖滾音樂和幽默的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了人們追逐夢想和突破自我的勇氣。杰克·布萊克和麥克·懷特的精彩演繹使得影片更加生動有趣?!稉u滾校園》將帶給觀眾一場充滿活力和感動的音樂之旅。
當看到杰克?布萊克飾演的杜威?費恩以一種難以理解的癡迷狀態(tài)沉醉于搖滾樂時,恐怕每一位觀眾都會忍俊不盡,尤其在影片《搖滾校園》的開頭他自我陶醉的夸張表演方式很能令人發(fā)笑。沒錯,這是一部喜劇,但同時它也是一部搖滾電影,只不過以并不太正統(tǒng)的方式表現(xiàn)著一種搖滾精神和對它的那份執(zhí)著熱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一樣,演員杰克?布萊克在真實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熱的搖滾樂迷,他甚至有著自己的搖滾樂隊。也正是因為這種源自真實生活中對搖滾的那份熱愛,杰克?布萊克才能夠恰如其分的演繹出杜威的那份熱情和癡迷,在這樣一部喜劇影片中被他夸大后,于是便成為了我們眼中的笑料和樂趣。
為數(shù)不多的成功搖滾樂隊是建立在大量地下樂隊奮斗的基礎上面,而正是那些狂熱的樂迷們組成了那些眾多的地下樂隊,他們渴望成功、追逐夢想。而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實上他并不成功?;蛟S他并不具備足夠的才華,而且他離自己的夢想遙遠并且有可能越來越遠,但是搖滾在他心中的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當他的室友最終選擇務實而遠離搖滾樂,他似乎仍然象個孤獨的斗士獨自追趕夢想。你可以笑他執(zhí)迷不悟,但這就是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
同樣的,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著象杜威費恩這樣的鐵桿搖滾樂迷,張元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當初的他的確沒有如現(xiàn)在這樣出名,作品同樣也沒有如現(xiàn)在這般商業(yè)。當年他曾以粗糙的影片《北京雜種》紀錄了中國地下?lián)u滾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實質。《北京雜種》在現(xiàn)在看來毫無一點功利色彩,它和當時的中國搖滾一樣幾乎沒有出頭的日子,比之杜威費恩的環(huán)境何止惡劣百倍。它真實展現(xiàn)了崔健、竇唯、臧天朔當時近乎窮途末路似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他們契而不舍對搖滾的追求。當人們現(xiàn)在有機會看到浮上水面的崔健、臧天朔,以及后來的汪峰、鄭均、許巍。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對搖滾的執(zhí)著和曾經曠日持久的痛楚呢。
當我在1991那一年第一次與異邦的音樂遭遇,在我上海的表哥家中。聽不懂歌詞,更不明白它向我表達的意思,但它確實令我的腎上腺素上升,這樣的相遇卻是一見鐘情。從此以后它的存在影響或改變了我人生的某些部分,如此潛移默化,不易察覺。當其他的孩子仍然沉侵在港臺糜糜之音時,我卻和幾個朋友獨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而且可以驕傲地鄙視那些孩子。
我們是如此卓爾不群,擁有如此不一樣的品味,甲殼蟲、涅磐、齊柏林、平克佛洛依德這些樂隊的聲音都令我們有著無限膨脹的自信心。搖滾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蠱惑力,讓我們?yōu)榇睡偪?,為此著迷。在我的家鄉(xiāng),這座南方的小城中沒有搖滾得以滋生的豐沃的土壤,而我也只是一個沉迷搖滾的乖孩子。因為環(huán)境還是其他原因,我最終也沒有成為像杜威費恩這樣終其一生追求搖滾的人。也許我會選擇其他,但搖滾在心中卻是不可磨滅的印記。
搖滾從來就不只是一種音樂,作為真正的搖滾樂迷想必是知道的,它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界觀。它覆蓋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僅局限于音樂的形式,至少我這么認為。影片《搖滾校園》中的杜威?費恩教會了孩子們說NO,學會自己思考自己選擇,堅持自己的喜好,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這才是搖滾樂帶給保守模式束縛下的孩子的真正改變,這也是杰克布萊克作為一名真正搖滾樂迷用表演賦于了這樣一部喜劇電影不一般的東西。
在流行音樂的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是通過演唱者來展現(xiàn),歌星是歌曲音樂的靈魂。而在搖滾樂中卻遠非如此簡單,主唱未必是樂隊真正靈魂,出色的搖滾歌曲來自于他的歌詞、作曲、以及演譯方式、它的精神內核。曾經有一部并不算非常出名和成功的電影確實對此探討了一下,它是由《偷天換日》里的馬克?沃爾伯格和《老友記》里的詹妮弗?安妮斯頓一起主演的《搖滾巨星》。
馬克在影片中飾演的也是如杜威費恩一樣的狂熱搖滾樂迷,他是重金屬樂隊鋼鐵龍的忠實FANS,他甚至在自己的樂隊中也不停模仿著鋼鐵龍的歌唱方式,最后他和杜威一樣被樂隊掃地出門。不過他比杜威幸運得多,一個偶然機會居然令他成為了鋼鐵龍樂隊的新一任主唱。他輕而易舉地享受著樂隊的成功和無上的榮譽,直到有一天他嘗試著自己去創(chuàng)作了一些作品,但遭到了樂隊其他成員的嘲笑。從那一天開始他方才明白原來他實際上只是鋼鐵龍樂隊的一個發(fā)聲器,根本沒有機會成為樂隊的靈魂,當他終于從美夢中醒來他選擇了離去。哪怕沒有昔日的聲名,他也甘愿在小俱樂部中彈唱自己的歌曲。
這只是搖滾的精神,搖滾的存在意義。搖滾不僅是歌唱,不只是發(fā)音,他是一種叛逆和自我的文化宣揚。當脫離了精神實質,剩下的只是空洞的歌唱,也就不稱其為搖滾了。影片中馬克的最終離去也是對搖滾精神的最好詮釋。
《搖滾巨星》影片并不算深刻,兩位演員的表演也不算出色,但是它仍然觸到了搖滾的某些實質,但是由于僅僅點到為止,并沒有過分的深入,所以最終仍然留于浮淺。不過正因為它那唯一對搖滾實質的觸動才讓我記住了這部不算成功的電影。
也許正是因為中國有像杜克威恩這樣的死忠搖滾音樂人,所以中國現(xiàn)在才會有自己的搖滾。崔建就象是中國的搖滾教父,引領一群同行者守望理想。我第一次是通過錄象帶看的《北京雜種》,影片是雜亂拼湊的紀錄片形式,讓我映象深刻的是崔建、臧天朔這幫人哪怕打架,偷竊,發(fā)泄,不停地在生活中掙扎,但仍然矢志不愉的堅守著搖滾陣地?,F(xiàn)在看著熒屏上頻繁露面的那些個搖滾樂隊,不免感慨良多。臺上曝光的那些個搖滾樂手們已不再喊叫,只是換個方式來翻唱民歌。
當朋友從北京帶回一張在酒巴里同何勇的合影,那個當年的憤青早已面目全非,時間已經讓一切改變得讓我們不可理解?;腥舢斈贻x煌一時的魔巖三杰,如今都已低調的淡出我們的視野,或者淡然、或者拮據(jù)、或者風格炯異。
現(xiàn)在的我面對搖滾更多的是回憶,在腦海中翻涌起的更多還是昔日的名字,就好比是甲殼蟲樂隊,那保留下來已經蒼老但卻年輕的聲音。
甲殼蟲樂隊是搖滾史上的偉大傳奇,我可惜于自己不曾和它處于同一個時代,但這并不阻礙我對這個傳奇的熱愛。在電影里我們能了解到關于他們的一些動人故事,影片《披頭歲月》就是他們傳奇背后的不為人知的關于友誼關于激情關于熱愛的故事。成名前五人的甲殼蟲尚未成名,但卻可以看到他們的年少輕狂和對搖滾的激情。史劍終究不屬于搖滾,不屬于甲殼蟲,他的離去只是成全了樂隊最后的成功。樂隊慢慢的越走越好,前途一片光明,四人的BEATLES比之五人的BEATLES反而更好。這是一段偉大傳奇背后的一段偉大的友誼,與搖滾無關與愛情無關。
如果《披頭歲月》是還原了甲殼蟲最初的真實,那么《黃色潛水艇》則是一部神化甲殼蟲和搖滾的藝術動畫,充滿了波普的風格。音樂和畫面完美溶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幻的想象空間,一種最簡單的夢想釋放,好比面對搖滾最樸素的情感,沒有雜念。
對于搖滾,不止于音樂,需要的是一種熱情,一份感悟,一種精神、或是一段真正的記憶。沒有這些如何能夠將它來表達,盡管《搖滾校園》只是一部喜劇,但是杰克?布萊克依舊能展現(xiàn)出搖滾的精髓所在,因為他擁有那些東西。而卡麥隆?克洛能夠將《幾乎成名》拍得有聲有色,也正是源自于他少年記憶深處的某段真實經歷。影片中少年威廉徘徊在傳統(tǒng)文化與叛逆文化的夾縫之中,目睹搖滾鼎盛年代下一代人的迷失與掙扎,我卻止不住的羨慕少年威廉的幸福歷程,同樣在他身上尋找著自己曾經的影子,似曾相識,渴望著替換之。
相隔多少個年代,相隔著整個太平洋,巨大的文化差異,卻沒有影響到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不明白搖滾的人同樣是不會喜歡這樣一部電影的,是不能去體會我對它的熱愛。
《幾乎成名》是一部值得我經常拿出來重溫一番的搖滾電影,因為它總是涌動著一股含蓄的能量,讓我在觀影的過程中能夠不由自主的興奮。愛搖滾同樣愛電影,一部部電影用畫面來將搖滾的故事延續(xù)。如果不是一位搖滾樂迷,沒有那一份激情存在,便不會有這樣的一部電影的存在。卡麥隆克洛作為一位受到搖滾影響波及的一代人,他將那份感受拍給了每一位樂迷看,只有樂迷才會喜歡這樣一部電影。
雖然我只是停留在當初的搖滾世界,但那個遠離的世界帶給我的影響卻是彌衡久遠,直到如今仍然左右著我的某些思想。當那些充滿激情的電影讓靈魂中的某些東西復蘇,我很是感謝同是樂迷的電影人們。我是一名影迷也是一名搖滾樂迷,所以在能夠熱愛電影的同時熱愛搖滾是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