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蘿卜》是一部喜劇、犯罪題材的電影。故事講述了兩位老戰(zhàn)友老趙和老羅之間的糾葛。老趙投資房地產(chǎn),但不幸的是,他的房子成了一座爛尾樓,投資前期的資金也打了水漂。作為保證人的老羅承受著來自親友的巨大壓力,他們的關(guān)系也因此變得非常緊張。為了追回屬于自己的資金,老羅決定離群索居,并準備采用高科技手段入侵老趙的公司,盜取現(xiàn)金。然而,幾起突發(fā)事件打亂了他原本周密的計劃。在電影中,觀眾將會看到兩位主演之間的精彩對手戲,以及他們?yōu)榱俗约旱睦嫠归_的一系列搞笑而又刺激的行動。這部電影以幽默風趣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它也提醒我們,有時候我們的計劃可能會被突發(fā)事件打亂,生活中的變數(shù)無法完全掌控,我們需要學會應對和適應?!毒髲娞}卜》以其獨特的故事情節(jié)和搞笑的元素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無論是喜歡喜劇還是犯罪題材的觀眾,都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小廣告]
更多影評和電影推薦都在宇宙第一裝逼影評blog
http://moviefilm.blogbus.com/
先說一句,這篇影評可能會有些枯燥,有些裝逼范兒,某些論述也不一定正確。如果大家能夠無視以上這些問題,那么就請有愛的閱讀下去吧!
之前在媒體上看到一則報道:
“一位媒體就大膽提問,稱在南昌的看片會結(jié)束后,就有媒體稱其是爛片,就此詢問導演田蒙的感受?這個問題瞬時令現(xiàn)場氣氛尷尬起來。田蒙也坦言自己對這兩個字真的很在意!‘我是在飛機上看到那樣的報道,當時我很難過,甚至作噩夢,我只能說,希望電影院里的笑聲能夠回擊這一說法,只要觀眾愛看,我就很滿意了。’”
當然,這則新聞并沒有影響到我的觀影情緒,對于“爛片說”我也是基本忽略,畢竟這幾年媒體在對待年輕導演(甚至是大導演)上,都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風向標作用,嚴格來說,我覺得記者作為非專業(yè)人士,不應該肆意發(fā)表爛片說的言論,畢竟電影是一個很復雜和很艱苦的行業(yè),其中拍攝的艱辛和復雜程度不是大家能夠想象的。大家在電影院或者在家中舒舒服服的看電影時,都不曾想到其中許多的鏡頭都是電影工作者在超過24小時不合眼、冒著寒風冷冽的情況下拍出來的。我相信所有真誠的創(chuàng)作者都是抱著犧牲的精神去拍攝自己的作品的,我們應該在一個客觀的情況下去評價所有的作品。
這僅僅是幾句牢騷話,本來我想寫一篇文章去專門探討這個問題(或者可以稱作社會現(xiàn)象?),但我又怕過度上綱上線,于是想來還是放棄了。
那么,回到《倔強蘿卜》這部影片的話題上,我必須說,對于這部電影,我確實是十分失望。我必須確切的表達出我觀影時的情緒和狀態(tài),我不能否認,在影片的前十分鐘我有急切的想離開座位的沖動,我這樣的感覺出現(xiàn)在電影院里,還是第一次。
我一直認為,在電影院中播放的影片,至少在技術(shù)上,會是能達到一個讓一般人能夠接受的標準,但我忽然感到我回到了我的學生時代,教室的投影儀換成了膠片或者數(shù)字放映機,木頭椅子也變成了舒服的沙發(fā)。但熒幕上的影像都無法讓我不去有夢回校園的感受,我就仿佛真的是在看一部我們班同學的作業(yè)一樣:糟糕的構(gòu)圖,不成熟的鏡頭運用,糟糕的同期聲……這確確實實是一部學生作業(yè)的感覺。
導演田蒙是97北電導演系畢業(yè)生,畢業(yè)后一直在拍廣告,而且得過一些業(yè)界內(nèi)的廣告獎項,可在技術(shù)層面上的失敗實在是太讓人無法接受了,我一度認為導演會不會是剛畢業(yè)沒多久的新人?廣告的制作由于篇幅短小,預算和時間相對充裕,所以廣告攝制組可以花費大半天的時間去拍攝一個鏡頭,以達到原本設(shè)想的要求,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電視上的廣告大多都讓人賞心悅目的原因。想必田蒙導演應該很清楚這塊,我一直覺得從廣告和MV界轉(zhuǎn)戰(zhàn)電影界的導演在技術(shù)上是最不吃虧的,他們都能拍出一系列讓人驚訝的畫面和制造出快速和令人享受的節(jié)奏感。但為什么我沒有看到呢?我很好奇。
隨著影片的進行,許多問題暴露都出來了。
時而極端,時而正常的構(gòu)圖讓人摸不著頭腦。請問,為什么在某些鏡頭中要把黃渤壓到極端的畫面?zhèn)榷文兀窟@個鏡頭這樣的構(gòu)圖有什么深層的意義呢?它這樣做是否符合整個影片或者這個單獨場景的氣氛或者是劇情需要呢?如果是風格化,為什么它的出現(xiàn)卻只是間歇性的?我們說《一個和八個》中的極端構(gòu)圖是一種風格化的創(chuàng)舉,而且他能使得這個攝影風格貫穿全片,貼合反映主題,但在《倔強蘿卜》中我完全感受不到。
我聽說,導演在攝制期間,拍攝了大量的素材,按理說應該是多機位同時拍攝,但影片的剪輯師在最后呈現(xiàn)出的效果中,卻像極了我們學生時代的作業(yè)。因為缺鏡頭而懶得補拍,在空間上變得極為可笑,比如:上個鏡頭人物出現(xiàn)在床前,下個鏡頭人物說話就站在門前了。本片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人物動作不銜接,人物空間位置與上個鏡頭距離太遠……這又是怎么回事?
這些鏡頭的組合給我的感覺是十分的隨意,也許導演在準備期間沒有在分鏡頭腳本上下功夫,我們知道,就算在好萊塢,最大牌的導演都會規(guī)規(guī)矩矩的出一份故事板(sotryboard,既是把影片設(shè)想的鏡頭通過簡筆畫和文字補助說明的形式出的分鏡頭腳本),這樣可以保證影片在沒有拍攝之前得到一個最為直觀的效果預覽,而且不會在技術(shù)上犯下什么硬傷。至于說王家衛(wèi)那樣的人不需要劇本和分鏡頭本,那是他們長期的日積月累的經(jīng)驗所給予的能力和風格,他們在敘事的經(jīng)驗上無疑是豐富的,而廣告由于對于影像敘事的要求比較簡單,所以我覺得田蒙導演在這里犯下了錯誤,一部電影幾百個乃至上千個鏡頭不是一個新人導演能夠靠腦子記住的。這樣的失誤無疑是致命的,這直接導致了接下來在講故事的方面出現(xiàn)了巨大的問題,我們后面會提及。
聲音方面,我那長期聽音樂而導致聽力下降的耳朵甚至也無法接受。所有沒有處理過的同期聲素材拼接在一起都可以說是不堪入耳的,因為學生時代技術(shù)和資金的缺乏,我們沒有能力去處理聲音素材,所以大量的學生作業(yè)和DV作品的聲音在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環(huán)境音的噪音都是不同的,觀眾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鏡頭與鏡頭之間不是連續(xù)的,不在同一個時空發(fā)生的。本片也有這樣的問題,這確實不是一部商業(yè)電影應該出現(xiàn)的。
作為一部商業(yè)電影,刨去可以接受的VFX效果(Visual Special Effects),在其他基礎(chǔ)技術(shù)層面的問題,可以說是不過關(guān)的。相對一般普通觀眾對技術(shù)可能沒有那么敏感,但是如果對于一些看過一定的電影的觀眾,就會感到十分別扭,本片在技術(shù)技術(shù)層面沒有給予觀眾一個良好的觀影感受。我們說技術(shù)是為了故事服務的,技術(shù)給故事變得錦上添花,而不是托故事的后腿。目前我看到的是技術(shù)方面的錯誤和問題分散了觀眾對故事的焦點和注意力,我很難忽略這些難以接受的技術(shù)層面去靜下心來去完整和耐心的欣賞電影故事。
拋出這些枯燥的技術(shù)問題,影片的故事和導演的手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結(jié)構(gòu)上,編導有一種大膽的嘗試,壓縮了開頭和中間的部分在半小時左右,接下來高潮部分擴充到了近一小時,我也說不出有什么問題,它確實是完整的,但是卻是莫名其妙的。
我的感覺是:前半小時的節(jié)奏很快,故事在半小時內(nèi)基本說完了,故事的后一個小時完全是高潮戲的20分鐘的擴展。就效果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覺得這個有些實驗性的結(jié)構(gòu)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加強和斟酌。我是明白導演想要的那種效果,我們在許多國外的喜劇電影里也見過類似的快速處理方式。我之所以感覺到奇怪的原因可能是導演在前半小時的部分沒有把故事說得十分明白和流暢,雖然大體上說明白了,但是由于在剪輯和技術(shù)上的缺失,致使劇本中寫到的效果沒有能夠表現(xiàn)出來,導演沒有講清楚這些東西,場景跳躍度極大,其他莫名其妙的鏡頭也分散了觀影者的注意力,有點像邊刷牙邊跟人講故事,含含糊糊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覺得導演可以把更多的技巧放在幾個重要的道具上,比如那把帥氣的鑰匙和蘿卜,道具在劇本中的地位是可以再上升一級的,做成那種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效果,劇情會更緊湊,也更具有觀賞性??上У谰哌@塊沒有做足故事,也就沒有了貫穿性作用,看完影片后我還在想,為什么電影要叫做《倔強蘿卜》?蘿卜除了那幾個鏡頭和黃渤所飾演的角色名叫蘿卜之外,就沒有多大用處了,還不如叫《倔強的欠債者》或者《還我四十萬》呢。
人物方面,主角太多怪異的舉動讓其跳脫出了劇本原有的邏輯框架。這部電影的風格雖然本身就是多少有些黑色荒誕和無厘頭,但是人物始終不能跳脫出正常的邏輯性,影片中出現(xiàn)了大多無用的段落,比如黃渤無意義的奔跑(或許導演沒有交待清楚他奔跑的原因),黃渤在地下打太極拳……這些讓觀眾有些摸不著頭腦,我們可不能為了喜劇和笑點而讓人物發(fā)瘋啊,這樣的處理會出現(xiàn)副作用,讓觀眾移情角色效果大打折扣。我忽然想到了吳宇森導演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變臉》(Face Off),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尼古拉斯凱奇在開始所飾演的恐怖分子有多壞了,而黃渤在地下道當愛因斯坦加忍者神龜?shù)慕Y(jié)合體也已經(jīng)夠怪了,我們就不能繼續(xù)在達到的效果之上多次重復了,所以吳宇森導演選擇在變臉之后給角色加上了更深層次的性格,比如讓特拉沃爾塔的妻子變得不再冷淡,讓自己的女兒變得開始尊重父親等等。這個聯(lián)想在影片類型上可能有偏差,但思路是對的,設(shè)想,如果吳宇森導演讓壞蛋越來越壞,讓好人越來越正義,戲劇張力還從何而來呢?
在黃渤兒子杜海濤和黃奕的情感部分,我也覺得如同雞肋,不存在太多有意義的價值。除了結(jié)尾撿錢那段,基本與主線基本沒有什么互動和影響。杜海濤的演技也有點不敢恭維……記得在看《金牌魔術(shù)團》時,杜海濤客串了一個選手的魔術(shù)表演,結(jié)果那名選手被淘汰了,事后杜海濤大呼:難道是我演得太過了嗎?我想,差不多,杜海濤的表演拿捏的不好,雖然他極具喜感,但在表演上還是得下一番功夫才行。
此外,還是上一段的問題,在杜海濤和黃奕的段落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音樂。這個其實思路是沒錯的,但錯就錯在,幾乎每當黃奕出現(xiàn)時,就必須會出現(xiàn)音樂,這就太過了,音樂本是起到烘托情緒的作用,但過多的使用,我就完全感覺不到任何“烘托”了,犯下了跟《異能》(Push)一樣的錯誤:“大量的MV代替了敘事,和吃巧克力一樣,第一顆,第二顆無比美味,但是當你連續(xù)吃了第三、第四顆的時候,你是否還覺得那個甜蜜讓你心醉呢?”如果那些音樂是黃奕唱的話,那么我感覺這就是完全在給黃奕一個打歌的機會……
導演在部分段落的處理上,過于極端化了,導演高估了觀眾情緒上的反應力。觀眾的情緒是需要培養(yǎng)的,觀眾移情角色和進入故事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步驟,需要特定的某一場戲的特殊設(shè)計,包括劇情內(nèi)容,時長,節(jié)奏,故事入點和出點。但導演卻因為風格化的原因,過快的插入一段不相干的場景,這使得觀眾根本來不及消化上一場的內(nèi)容,就被迅速的帶入了下一個場景。這大致和一些旅行團一樣吧,當你還在一個景點流連忘返時,導游就催促著你趕緊上大巴去下一站看人妖秀。
結(jié)尾段落,個人感覺故事本來可以差不多結(jié)束了,給一個舒緩的結(jié)尾讓觀眾在笑聲中離開電影院。但又忽然加入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故事。我說過黑色幽默可以夸張,可以刻意,但不可以脫離基本的生活邏輯,最后那段完全感覺是從邏輯中跳出來的,是很生硬的添加進去的。
這個劇本其實我覺得算是一個尚能接受的及格分數(shù),60分,但導演卻沒有能夠把劇本給完整的還原到大熒幕上,雖然笑點和笑料部分能夠讓大部分觀眾都很開心,但大部分時間里我卻笑不出來。過快的步伐和跳躍的思維讓觀眾難以招架,技術(shù)的粗糙和不該犯的失誤讓觀眾游離在故事和劇情之外。把笑料的外衣脫下,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制作相對精良DV而已。
雖然我沒有參與電影的創(chuàng)作,也不知道指出的這些問題導演有沒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在技術(shù)方面我也沒有什么絕對的話語權(quán),但就個人觀感而言,這確是我站在評論者角度上最直接的觀點。無論如何,我想,對于年輕導演,還是應該抱著一個寬容的態(tài)度,大家也應該理解,影視這行的飯確實不容易吃。蒙田導演,繼續(xù)加油吧!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