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師》是由歐佛·勞爾·葛雷澤執(zhí)導(dǎo),歐佛·勞爾·葛雷澤編劇,提姆·卡爾克霍夫,莎拉·阿德勒,羅伊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蛋糕師傅的情書》是一部浪漫愛情電影,講述了一個蛋糕師傅湯馬斯與歐倫的妻子安娜之間的愛情故事。湯馬斯在得知歐倫去世后,前往耶路撒冷探望安娜,為了接近她,他在她的咖啡店里打工。湯馬斯的甜品手藝贏得了當(dāng)?shù)鼐用竦南矏?,他與安娜之間的關(guān)系也日漸親密起來。然而,當(dāng)湯馬斯坦白自己的真實身份時,安娜感到受傷和憤怒,他們的關(guān)系受到了考驗。但最終,他們通過彼此的努力和理解,克服了困難,走到了一起,決定共同面對未來。影片通過展現(xiàn)他們之間的愛情和掙扎,探討了愛情、信任和寬容的重要性。
《蛋糕師》別名:我的蛋糕師情人(臺) The Cakemaker ?????-??????,于2017-07-04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以色列,德國。時長共113分鐘,語言對白希伯來語,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7.7分,評分人數(shù)3233人。
《蛋糕師》是一部同性愛情電影,講述了年輕的蛋糕師傅湯馬斯與歐倫之間的愛情故事。歐倫是耶路撒冷的一名家庭人士,但他與妻子的關(guān)系并不和諧。當(dāng)湯馬斯收到歐倫去世的消息時,他決定前往耶路撒冷探望歐倫的妻子安娜。湯馬斯來到耶路撒冷后,選擇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并在安娜經(jīng)營的咖啡店里工作。他的烘焙技巧受到當(dāng)?shù)鼐用竦南矏?,而安娜也逐漸對他產(chǎn)生了感情。然而,湯馬斯內(nèi)心的矛盾和對歐倫的思念使他陷入困惑。在與安娜的相處中,湯馬斯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愛情和家庭的真正渴望。他開始反思自己與歐倫的關(guān)系,并試圖找到自己在這段感情中的定位。同時,安娜也逐漸意識到湯馬斯隱藏的秘密,她面臨著對自己的感情和家庭的重新審視。電影通過展現(xiàn)湯馬斯和安娜之間的糾葛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愛情、家庭和自我認同的主題。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偶然在QAF站上看到了電影簡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觀看過程十分順暢,情緒隨故事有起有伏,雖談不上是大制作,影片也不是十全十美,但也算得上是最近難得感觸頗深的電影了。IMDB和豆瓣評分都在7以上,表現(xiàn)不錯。影片獲得2018年Ophir Award最佳影片(以色列版本奧斯卡),并代表以色列推選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未能獲得提名。我避免去看其他評論,趁著剛看完情緒上頭,做一些搜索功課,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理一理。
整體影片格局并不大,故事談不上新穎,但人物設(shè)定卻讓小故事有了發(fā)揮空間。有妻有子、事業(yè)有成的以色列猶太人Oren經(jīng)常到德國出差,在柏林一家烘焙店邂逅了烘焙師Thomas。兩人斷斷續(xù)續(xù)勾搭了一年多,直到Oren在一次意外車禍中去世。得知噩耗的Thomas后趕往耶路撒冷,想要了解更多關(guān)于這場車禍的信息和Oren的另一半生活,卻深深卷入了Oren妻子Anat的生活。
關(guān)于電影風(fēng)格
除后半段插入一段回憶,影片其余部分都是順敘。整體敘事風(fēng)格十分克制精簡,對話不多,但特意留了近景鏡頭捕捉人物的眼神和動作(導(dǎo)演Ofir Graizer表示他喜歡采用近景鏡頭表現(xiàn)很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場景設(shè)置和演員表演都很真實,整體畫面色調(diào)較暗,背景音樂采用了大量的鋼琴曲,給影片整體節(jié)奏一種舒緩卻有絲憂傷的感覺。同時,影片通過人物對話和細節(jié)設(shè)置不斷釋放出更多新信息,填補整個故事,控制著劇情的起伏,如同河流下的暗涌,我想這也是影片吸引我的一大原因。
關(guān)于人物
想要說一個好故事脫離不開鮮活立體的人物角色。剝?nèi)ネ鈿?,影片最核心的故事在于Oren、Thomas及Anat三人之間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整片臺詞對話并不多,導(dǎo)演把心思花在了一些近景捕捉和細節(jié)設(shè)置上。
-Oren
Oren無疑是整個影片連接人物關(guān)系的重要樞紐。影片開場10分鐘簡潔地描繪了他和Thomas的相遇及之后的一年多生活狀態(tài),另外影片后半段回憶補充了更多他和Thomas一起時的細節(jié),除此之外他都沒有出鏡。與拼圖一般,觀眾隨著劇情的推進,與Thomas一起慢慢地拼湊出了具有雙面人生的Oren真實面貌。
Oren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精通五門語言,在德國以色列合資的鐵路建筑公司工作,待遇不錯(可以支持妻子開一家咖啡廳),堅持慢跑鍛煉,進入中年卻依然身材勻稱、長相俊俏。如此外表光鮮的他卻有著雙面人生,一邊扮演好丈夫好父親角色,一邊與Thomas維持了模糊不清的炮友關(guān)系。這樣的人設(shè)并不稀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迫于各種原因游走在雙面人生的人一抓一大把。Oren與Thomas相遇時是Oren主動找借口試探,Thomas在游泳館男更衣室內(nèi)屬于Oren的柜子中找到未過期的避孕套(我特別注意了有效期是2014/10-2019/10)坐實了Oren拈花惹草的過去。當(dāng)然,Oren私生活有多亂,是否在遇到Thomas之后就改邪歸正無從得知。可以肯定的是,在遇見Thomas后Oren與Anat婚姻生活并不美滿,Oren最后甚至提出了離開妻子搬到柏林,就是這樣最后一筆讓這個角色豐富了一層。Oren是掙扎的,他疲倦于雙面人生。毫無疑問,他深愛自己的妻兒,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蛟S曾經(jīng)背著妻子拈花惹草的他在Thomas身上終于找到了歸屬,并勇敢做出選擇想要重新開始,卻不料在追隨自我的途中丟了性命。
-Anat
Anat并非傳統(tǒng)的家庭婦女。她在丈夫去世后選擇堅強,打理咖啡廳、照顧兒子;她本人并不是虔誠的猶太教徒,卻尊重兒子想要遵守教條的選擇(和兒子一起餐前誦讀禱告);她個性鮮明,不懼頂撞Oren的哥哥,不在意別人如何看她的店是不是猶太潔食;她敢于主動向Thomas表達愛意等等。影片中Anat經(jīng)歷了多個情感階段:從一開始亡夫的悲痛,到Thomas出現(xiàn)后重新感受愛的脆弱,再到發(fā)現(xiàn)真相后的憤怒,及最終再見Thomas時的釋懷。這一個個情感轉(zhuǎn)折正是故事的一個個轉(zhuǎn)折點,而其中幾個Anat的場景讓這個人物真實度和故事感染力提升不少,十分值得聊一聊:
1.Anat邀請Thomas來家里吃晚餐,兒子Itai用希伯來語問Thomas的媽媽和爸爸呢?Anat只翻譯了Thomas的媽媽很早去世的話,卻避開了爸爸這個話題。這樣的小細節(jié)很好體現(xiàn)了一個聰明細膩、并且愛護兒子的母親形象。
2.Anat和Thomas兩人在廚房趕工制作糕點時的第一次親密互動。Anat首先嘆氣并把頭埋在Thomas肩上,接著主動迎上去親吻他。第一次Thomas躲開了,但她沒有放棄,第二次迎了上去,開始親吻他的嘴唇并用額頭觸碰他的臉頰(相比起來Thomas十分被動)。對比之前Anat擺出一副能夠打理好生活一切的狀態(tài),這里的她將自己極具疲憊想要依靠、不怕顯示脆弱和被愛渴望的一面完全展現(xiàn)了出來。影片通過一個遠景和一個近景就拍攝完成了如此細膩的互動,讓人記憶深刻。
3.影片后半段,Anat一個人坐在家里看著窗外,眼中含淚自己笑出聲來。這幾秒的笑中帶淚的表演可謂精彩。毫無疑問,Anat始終愛著Oren,這個時候的她剛經(jīng)歷過亡夫,卻在Thomas這樣一個完全外來人的身上,第一次重新感受到了被愛與照顧。她在笑她因為她又感受到了一絲幸福,她在笑她人生的戲劇性,她在笑曾經(jīng)那么悲痛現(xiàn)在卻竟然可以這樣繼續(xù)自己的生活,她在笑自己曾經(jīng)深愛過的男人好似就可以這樣過去了。
-Thomas
在起初Thomas與Oren勾搭的一年多的時間內(nèi),兩人之間似乎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聊天,吃飯,做愛。Thomas每次詢問Oren下一次來的時間,Oren向Thomas展示自己兒子和妻子的照片,兩人甚至將Oren與妻子Anat的房事細節(jié)納入每次相見的談話內(nèi)容之中(Thomas可能甚至享受這種刺激感)。這樣的關(guān)系說是外遇偷情都不太合適,因為這太過平靜和諧,甚至有一絲家的感覺。
全片Thomas都沒有過多的面部表情,甚至在一些地方顯得過于平面。他少言少語,安靜禮貌,好似隨遇而安卻有一絲琢磨不透。導(dǎo)演曾表示Thomas之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稍顯木訥甚至面無表情是因為他還在處于悲痛和震驚之中,正在努力消化Oren的死訊。不過我想Thomas應(yīng)該就是這樣一個溫順的人,而這正是促成他與Oren之間那種微妙平衡關(guān)系的重要原因。影片只言片語提及過Thomas的背景:他從小沒有媽媽,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在柏林郊外一個小村莊開一家面包店,Thomas應(yīng)該跟著奶奶學(xué)不少烘焙技巧。他從小缺少陪伴,做烘焙是他表達自己的方式,奶奶教他“要對擁有的要心懷感恩”。他安靜善良,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經(jīng)營著。影片中他唯一一次敞開心扉對Oren說的那段話讓人心疼,“我不孤單,我有我的工作、我的家、我有你,盡管是一個兩月才見一次。有些人什么都沒有,他們孤零零地出生,孤零零地死去。”
這樣看似淡然的Thomas實際卻不是那么無所謂,從開始他站在陽臺目送Oren離開時的眼神就看得出他其實已深陷其中,以至于當(dāng)?shù)弥類壑说乃烙崟r,他不知道如何面對,最終選擇來到了耶路撒冷。他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化解他的思念與悲痛,他去Oren去過的地方,穿Oren穿過的衣服,像Oren一樣在街道上慢跑,甚至在Anat做愛的時候回想Oren以前給自己描述和Anat的房事細節(jié)。他將自己當(dāng)做Oren,一點點回味愛人的氣息。
相比Anat的情感變化,Thomas的心路歷程讓我更感興趣。作為這樣見不得光的小三,他沒有資格向妻子一樣去表達自己的思念和悲痛,沒有人懂得他和Oren曾經(jīng)擁有的時光,也不會有人給他送去悼念和支持。他將所有情緒都藏起來,像是埋在地層深處的巖漿,炙熱滾燙,卻被他活生生壓制下去,直到最終噴發(fā)。不過正是因為Thomas全程面癱,才讓后面兩場“情感噴發(fā)”的戲顯得十分珍貴,張力十足,也讓我對扮演Thomas的演員Tim Kalkhof印象深刻。
一是當(dāng)Anat向他透露Oren在出車禍前坦白在柏林有人并想離開家人重新開始時,他雙眼快速閃爍,青筋微微突顯,嘴唇死死緊閉,那種震驚、感動與悲痛混雜著快要擊潰心理防線卻又極力控制不讓Anat看出來的狀態(tài)在這樣一個近景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另外便是最后真相大白時,得知Anat不愿見他并讓他立即離開耶路撒冷時的全片唯一哭戲。此時Thomas情緒崩潰,眼中淚水再也止不住大顆大顆從眼角順著鼻梁流下來,他從開始啜泣到慢慢地哭出了聲,嘴唇微張并不停抖動,低頭手中還在不停揉著面團。他低聲的嗚咽聲混著背景鋼琴,活像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此時他將失去愛人的痛苦,假裝堅強的疲憊,沒有人理解自己的委屈,對自己所做的悔恨和對Anat的歉意,都融在這哭聲中。
關(guān)于影片的Ultimate Message
盡管影片中反映出了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性取向、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等,剝?nèi)ミ@些所謂的外殼與標(biāo)簽,個人認為影片最想要說的是——不管取向、文化、宗教有多么不一樣,失去摯愛之人的悲痛對于每個人都是相同的,因為最終我們都只是人而已。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all just human.
導(dǎo)演Ofir在訪談中被問及“影片是否有Ultimate Message”時,他回答他想表達的就是簡單的這幾個人之間的故事而已。他認為定義一個人應(yīng)該跨越所謂的外在標(biāo)簽,而用最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去定義。Thomas對Oren的愛與思念與Anat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不管Oren生前是個怎樣的人,做過什么事。他們對這個人的愛與共處的那些時光不會改變,所以兩人心中失去摯愛之人的那種刻骨銘心的傷痛是相同的,也正是這樣相同的傷痛將兩個人的人生聯(lián)系起來。
即使故事發(fā)生在一個與我的人生閱歷截然不同的社會背景之下,這部影片在某些部分依然能夠戳中我,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導(dǎo)演將故事和人物放到第一位去展現(xiàn)他們的真實性,回歸到最純粹的情感之中,那種深愛、悲痛、悼念與釋懷。
關(guān)于猶太文化
故事主體設(shè)定在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圣地,為故事點綴了十分濃厚的宗教色彩。影片只展現(xiàn)了零碎的一些耶魯撒冷的街道畫面,并沒有過多去捕捉這座城市的宗教氛圍,但片中多次提及到了安息日(Shabbat)和猶太潔食(Kosher),這兩個猶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息日是猶太教每周一天的休息日,紀(jì)念神創(chuàng)世六日后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從每周星期五的黃昏開始,到次日周六的黃昏結(jié)束。每周五下午大家提前下班,為安息日做準(zhǔn)備。在耶路撒冷,每當(dāng)安息日到來時,全城拉響警報(在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提醒猶太人進入安息日。猶太教規(guī)定安息日當(dāng)天禁止烹調(diào),所以安息日三餐(周五晚餐,周六早午餐及安息日結(jié)束餐)需要提前準(zhǔn)備好。大家問好的時候說安息日好(Shabbat Salom)等等。這些細節(jié)都能在影片中切身感受到。
猶太潔食是指符合猶太教規(guī)定的食物,含“潔凈、完整、無瑕”之意。除了規(guī)定可以食用的食物種類以外,屠宰和烹調(diào)方式也有要求,十分苛刻。追溯這些規(guī)定的原因除了衛(wèi)生還有教義倫理方面:比如屠夫必須一刀割斷喉管,以減少動物死亡前的痛苦;再如片中提到的乳制品和肉類分開烹飪(“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另外,烹調(diào)時加熱用火需要由猶太教徒進行操作,不然屬于違反潔食規(guī)定。因此Thomas第一次用了咖啡廳里的烤箱才會引起那么大反應(yīng),這也成為故事中Thomas一個外來者進入Anat生活中引起沖突的象征。
關(guān)于猶太文化下的LGBTQ文化
猶太教經(jīng)典著作摩西五經(jīng)(創(chuàng)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shù)記、申命記)中利末記20:13節(jié)記載:“If a man lies with a man as one lies with a woman, both of them have committed an abomination; they shall surely be put to death; their blood shall be upon them.”——這是文字層面對于Homosexuality的態(tài)度。但是文字始終是文字,各方解讀各有不同,而且這段話還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對Lesbianism和Transgender沒有評價,對abomination程度沒有界定,還有一些觀點指出這段話針對的是行為本身,并沒有說同性想法是錯的或是針對某一個群體。
當(dāng)然,探討LGBTQ文化不是該影片的主體,片中甚至沒有任何涉及同性的對話。唯一算得上有關(guān)的場景只有兩處。一是Thomas在游泳館時的所見。在此他發(fā)現(xiàn)了Oren柜子里的避孕套,這個游泳館里,身材走樣的中年大叔,身材健碩的安全員,更衣室里的年輕猶太青年,這些都有可能是Oren之前廝混的對象。另外一處便是Thomas跑步時與公園長椅上的綠衣男子的眼神對視。我?guī)缀蹩梢源_定那種持續(xù)長時間的帶著侵略挑逗性的對視(Gaze)就是同類發(fā)出的信號。這兩處從側(cè)面微微折射出這樣大環(huán)境下的那種禁忌、謹慎甚至有一絲誘惑的氣息。
過去幾十年以色列的LGBTQ群體運動發(fā)展十分迅速。以色列是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之間未注冊同居的國家(1994年)。特拉維夫作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經(jīng)常被評為全世界對同性戀最友好的城市之一,特拉維夫的年度驕傲游行(以色列中東唯一有驕傲游行的國家)和同性戀海灘已經(jīng)成為該城市的一張名牌,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即使這樣,與一些就算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一樣,并不是所有地區(qū)都對LGBTQ群體開放友好,猶太教三大派別(正統(tǒng)派、保守派和改革派)對此也有自己的不同觀點。
關(guān)于烘焙
故事當(dāng)然避不開烘焙這個話題。影片中有很多制作和品嘗糕點的近景,挑逗觀眾的視覺和味覺。在訪談中,導(dǎo)演多次回答了為什么選擇烘焙來作為講述故事的途徑。他說在踏入電影行業(yè)之前,他在餐廳工作了很多年,自己就是一個吃貨。對他而言,食物是生命最基本的東西,簡單烘焙的面包加上橄欖油就可以很好吃。除美味之外,烘焙對于他來說具有情感功能,食物的味道總是聯(lián)系著自己的某段回憶(比如小時候家里媽媽做的糕點),聯(lián)系著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寄托。最后他還提到了烘焙的過程總是帶有一種情色和性感的意味。因此他選擇了烘焙這個途徑,采用電影藝術(shù)的方式去闡述他的故事。
關(guān)于導(dǎo)演
作為本片的導(dǎo)演、編劇及制片人的Ofir Raul Graizer于1981年出生于以色列(Ra'anana, Israel),他本人就是猶太人,已出柜多年。他在以色列修讀電影專業(yè)時參與交流項目到了柏林,他完成學(xué)業(yè)后就到了柏林尋求電影發(fā)展事業(yè),并選擇在那定居。這部電影不是他處女座,在這之前他也拍攝過同性題材電影。
根據(jù)他的訪談,這部電影從構(gòu)思到完成大概花了近八年的時間。雖然并不是大制作電影,主要場景和演員并不多,但花費這么長時間的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故事源自于他認識的一對朋友,這對朋友結(jié)婚成家并有三個孩子過著美滿的生活,直到丈夫因病去世,妻子發(fā)現(xiàn)了丈夫生前竟然和其他男人有過情史。他最初構(gòu)思想想寫一個關(guān)于這個妻子的故事,一個發(fā)現(xiàn)去世丈夫生前過著雙面人生的妻子的故事。而除了這三個人物關(guān)系框架以外,Ofir將其他屬于自己的元素放入電影之中(柏林、耶路撒冷、猶太教、烘焙等等)。在深入了解Ofir的背景后,你會發(fā)現(xiàn)電影中很多設(shè)定簡直如Ofir自傳一般:
Ofir的父親家庭是來自波蘭的猶太教徒,母親是保加利亞、希臘及意大利混血的非猶太教徒,正如同Oren和Anat組成的家庭一般。Ofir在訪談中提及,小時候他總是接受的教育是傳統(tǒng)和世俗混合的(tradition and secular)。他小時候并不能很好地接受宗教,幼年的他認為宗教總是和很多規(guī)定、制度、機構(gòu)及錢財關(guān)系聯(lián)系起來,直到成年后他才慢慢找回了自己與猶太教的聯(lián)系(connection),他認為宗教應(yīng)該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而不是外在的各種定義,而他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地與猶太教聯(lián)系,同時做真實的自己。他坦白耶路撒冷是他最喜愛的城市,其次便是柏林。
影片遺留的問題
- Thomas和Oren的性取向
的確,人物的性取向并不是影片想要探討的問題,相反,導(dǎo)演想要盡可能抹掉這些所謂標(biāo)簽去講述故事,因此影片是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的。
開篇Oren和Thomas談及自己兒子Itai時他眼中帶光,嘴上掛著微笑,而談及妻子Anat時語氣中更多的是疲憊與愧疚;Thomas在男更衣室的柜子里找到的避孕套揭開了Oren拈花惹草的過去;最終Oren愿意選擇離開妻子到柏林重新開始生活。就這幾點讓我更愿意相信Oren是活在保守社區(qū)壓抑自我的同志,迫于自己心中對于家庭的傳統(tǒng)渴望或是文化背景的壓力,他結(jié)婚生子,但依然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自我。
就Thomas而言,影片對他的描述不多,我眼中的他似乎是一片白紙,對于他這樣淡然的性格來說可能這個問題都不重要。Anat和他第一次親密接觸時他遲鈍被動的反應(yīng)讓我覺得他之前并沒有接觸過女人,但這并不能說明他不是雙性戀,至于之后他有沒有真的愛上Anat就另當(dāng)別論了。
那如果這個故事里Thomas是一個女人,結(jié)局又會怎樣呢?
- Oren的媽媽知道嗎?
Oren的媽媽與Thomas見過兩次面。第一次她問,“你認識我兒子嗎?”當(dāng)Thomas回答不認識的時候,她的眼神意味深長。第二次她邀請Thomas去家里吃飯,這次她開門見山地說,“你想到他房間里看看嗎?門沒鎖?!弊詈筮€慈愛地撫摸了Thomas的臉頰。
如果說第一次見面Oren媽媽只是猜測與試探,那第二次便是十拿九穩(wěn)了。作為這樣老一輩的傳統(tǒng)之人,她依然能夠如此理解并接受Thomas這一點讓人感動。導(dǎo)演在訪談中回答過觀眾這個問題,的確,Oren的媽媽至少是有自己的猜測和懷疑的,他說想給予Oren媽媽這個角色一絲慈愛與憐憫之心。Mom always knows better, right?
- 為什么Anat最終要去柏林
Anat需要給自己一個完結(jié)。她必須親眼見到那個只在照片上見過的蛋糕店。在此之前,這個蛋糕店代表的一切是Oren刻意向她隱瞞的另一半生活,是她心中難以跨越的坎,她想要跨過這道坎就必須回到那個地方去面對現(xiàn)實。雖然影片留白不談Anat和Thomas是否和好,但可以肯定的是:Anat需要自己原諒Thomas,而在影片最后她看見Thomas從那間蛋糕店里出來騎著自行車離開時,她望向天空的那個微笑就說明了她已釋懷,接下來的就只是看她選擇如何繼續(xù)自己的人生。
關(guān)于電影的一些Trivia
1.Thomas扮演者Tim學(xué)習(xí)了大概六個月的烘焙(Tim的爸爸就是烘焙師);
2.Tim為扮演這個Thomas角色增重約8kg;
3.導(dǎo)演Ofir本人是素食主義者,他最喜歡的食材是茄子(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影片中Oren的媽媽給了Thomas一盒茄子的原因);
4.最后Oren媽媽和Thomas做的菜Crockpot Israeli-Style Stuffed Peppers也是導(dǎo)演小時候經(jīng)常會吃到的一道菜;
5. Ofir的奶奶來自東歐,口音與Oren媽媽的演員(羅馬尼亞人)相似;
6. 類似的電影還不少:法國/德國片:弗蘭茲 Frantz (2016)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16719/ ; 意大利/法國片:他的秘密生活 Le Fate ignoranti (200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979074/
結(jié)語
不敢相信啰啰嗦嗦寫了這么多。驚訝自己的第一篇長文竟然不是Marco Berger的電影。其實寫著到一半的時候那種剛看完時上頭的情緒都慢慢散了,但是有點不忍心就這么拋棄都已經(jīng)做了那么多功課呀(還有感謝Teddy一直鼓勵我寫)。也算假期沒有白過吧。哎,想吃黑森林。
最后一問:能這樣裸著上身揉面團給你做糕點,并以這樣眼神看著你的伴侶,在哪里有賣?
-12/30/2018
-K
Copyright ? 2020-2024 www.krautstil.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