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剛剛退休的老師安吉莉卡和她小心眼斤斤計較的丈夫理查德之間的故事。盡管理查德對新來的難民塔克感到不滿,但安吉莉卡堅持讓他住進自己家中。這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沖突和爭議。安吉莉卡的孩子菲利普和蘇菲也對這個陌生人的到來感到困惑和不適應(yīng)。隨著矛盾的不斷積累,家庭的情緒逐漸緊張,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這部電影通過喜劇的方式展現(xiàn)了家庭內(nèi)部的矛盾和情感糾葛。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政治正確,主題先行,隔靴搔癢,化骨綿掌.....
德國年度喜劇大片《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就這樣避重就輕,或者說,以電影的造夢性質(zhì),軟化了現(xiàn)實,寄予了夢想一片天地。
不光是德國,整個歐洲都在為難民問題賣單,層出不窮的文化沖突,宗教沖突,階層沖突,導致大部分歐洲人對世界各個國家的難民抱有敵意,還有濃的化不開的偏見。
每一個與難民有關(guān)的社會新聞,暴力的,色情的,極端的,都將沉重的刺激每一個歐洲人的神經(jīng)。
一時間似乎沒有人愿意為難民說話,很多問題讓政客都頭痛無比。
人性這個東西,攪得整個西方世界天翻地覆。
這部落腳難民問題的影片《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并不是有多好,它非常明顯的是以德國人的視角,呈現(xiàn)了一個大家歡的喜劇夢想。
只能說,該片至少愿意觸及這個敏感問題,在道德前提上,它保持著正確,它希望最終的結(jié)果,是融合,是相互幫助,是消除歧視,越過偏見的溝壑。
不談意識形態(tài),胖哥今天只簡單說說,主題先行的影片如何架構(gòu)一個邏輯清晰的敘事結(jié)構(gòu)。
《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的中心是文化和民族融合。為了表現(xiàn)這個主題,導演預先設(shè)置了一個看上去光鮮,但內(nèi)里存在問題的德國上流家庭。
劇情的發(fā)展是,來自德國難民營的尼日尼亞人迪亞洛進入這個象征著德國社會的家庭,以自己獨特的文化視角,觀察他們,改變他們,然后和他們在精神上達成默契,最后融入他們。
德國家庭提供給這位難民工作和關(guān)愛,幫助他重新開始,能夠留下來,在富裕的社會獲得嶄新的人生機會。
而迪亞洛帶給德國家庭的則是單純和善良,用心溫暖這個分崩離析的家庭,幫助家庭成員重新建立關(guān)系,讓家成為現(xiàn)代人的伊甸園,而不是圍城牢籠。
這個德國家庭的父親,是一位不服老的醫(yī)生理查德,他常常去朋友的美容店打抗皺針抵御衰老。
在醫(yī)院,對年青的男醫(yī)生抱有敵意,他不愿退休,不愿老去,不愿成為被時代翻篇的注腳。
理查德的兒子菲利普,是典型的商業(yè)狂人,心里只有工作,從德國到上海,他是頂級飛行達人,經(jīng)常穿梭于歐洲和亞洲。他離婚,有個兒子,但完全疏于照顧。為了接電話,進了精神病院.....
他的疏于管教,讓其兒子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為了拍攝一部饒舌MV,居然把脫衣舞女帶到了學校,充當MV中的“鄰家女孩”。
理查德的女兒蘇菲,31歲,幾段失敗的戀愛,幾個無法畢業(yè)的專業(yè),她被父親壓制,認為應(yīng)該24小時學習,早點出人頭地,為家族爭光。結(jié)果她反而脆弱,反而膽小,對什么都失去了信心。
整個家庭的轉(zhuǎn)折點,來自理查德的教師妻子安潔莉卡,在朋友的灌輸下,準備不顧反對收留一位難民營的尼日尼亞籍小伙迪亞洛。
這個家庭,從猜忌,排斥,到最后為迪亞洛說話,保護迪亞洛,經(jīng)歷了眾多轉(zhuǎn)變,人物弧光逐漸形成。
是迪亞洛給了退休教師安潔莉卡新的家庭溫暖般的生活,迪亞洛陪伴她整理花園,陪她互相訴說家庭回憶。
是迪亞洛告知理查德,應(yīng)該重視安潔莉卡,畢竟她是你的妻子。
是迪亞洛陪伴理查德的兒子,讓理查德在兒子發(fā)過來的一個又一個視頻,包括和迪亞洛的繞舌歌曲,迪亞洛的學校演講等,最終讓理查德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也是迪亞洛牽線搭橋,讓蘇菲找到了真愛,重拾信心,獲得了學位。
迪亞洛看似是神人,其實并非神通廣大,他只是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因為在戰(zhàn)爭中,他失去了這個家庭,這個慘痛的回憶極具分量,讓哈特曼一家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明白了家庭和親人在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同樣樹立了幾個制造笑料的對抗式人物,神經(jīng)質(zhì),跟蹤蘇菲的德國出租車司機。
保守自大的基督教女鄰居。
還有總是搞錯抓捕對象的安全局特工們。
這些人沒有幾位主角豐富的人格體,只是被臉譜化的功能性存在。表現(xiàn)了德國社會中存在的難以消解的偏見。
《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制造幽默的方式,來自文化和語言的隔閡,比如從迪亞洛生搬硬套,用錯語境的德語中調(diào)侃部分家庭成員的怪異。
比如圍繞著同性戀這個詞的意思,大談特談,最后為了規(guī)避歧視問題,而牽引出眾多歧義,用緊張制造著笑料。
對于反戰(zhàn)問題,該片也略有觸及,迪亞洛的噩夢,迪亞洛到學校動情的演講,把難民的問題,大多歸咎到了戰(zhàn)亂。
處理這樣政治正確影片,以人物轉(zhuǎn)變制造和消解沖突,以家的母題性主題統(tǒng)領(lǐng)全篇,然后以喜劇,制造笑中帶淚的情緒感動,即使主題存在硬傷,當依然能獲得比較不錯的整體效果。
《歡迎光臨哈特曼一家》的人物設(shè)置無疑是隱喻性極強的,同時的確難逃單方面的視覺思維。
該片為了政治正確,幾乎完全是以德國人的視覺去呈現(xiàn)難民們的世界的。
為了保持嬉笑輕松,該片很多地方淺嘗即止,用打鬧掩蓋了沉重的背景和現(xiàn)實。
還在,影片好笑又溫情,真誠也不算做作,整體觀感非常舒服。
當難民們的移民問題依然是任重道遠的。
我們不能期待經(jīng)過幾十年積淀,換來民族大融合的紐約式過濾。在這個沖突激化的年代,要想在極短的時間解決文化、宗教、階層等的隔閡,的確需要極大的努力和勇氣。
相信歐洲難民的安置,他們的移民問題,將會成為歐洲、以及世界未來幾十年最為關(guān)注的問題。
如何為現(xiàn)在的歐洲人,和難民們營造一個和諧的“想象共同體”,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想象的共同體”的崛起主要取決于宗教信仰的領(lǐng)土化,時間觀念的改變,資本主義與印刷術(shù)之間的交互作用,國家方言的發(fā)展等。
民族、民族屬性與民族主義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人造物”。
所以,融合的根本還是來自文化的力量。
偏見無疑是文化的一角,如何改變它,樹立一個普適性的文化價值觀,可能是解決歐洲難民移民問題的一個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