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情人》是一部法國電影,講述了1968年法國學生運動時期的故事。主人公弗朗西斯是一位年輕的詩人,他與好友安東尼一起享受著這個混亂時期的青春。然而,當一位叫莉莉的女孩出現(xiàn)時,弗朗西斯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莉莉是一位雕塑師,在鑄件廠工作。兩人迅速陷入了愛河,但一年后,弗朗西斯仍然過著頹廢自由的生活,而莉莉開始思考兩人的未來。這部電影通過展示弗朗西斯和莉莉之間的愛情故事,揭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追求和掙扎。導演通過巧妙地捕捉時代氛圍,展現(xiàn)了五月風暴席卷法國的激情和動蕩。電影以其出色的導演技巧和精湛的攝影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多個獎項?!镀椒睬槿恕凡粌H是一部浪漫的愛情故事,還探討了個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價值。這部電影將觀眾帶入了那個時代的心境中,讓人們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對未來的期望。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Les amants réguliers有很多個中文譯名:規(guī)則戀人,合格戀人,平凡情人,制服戀人。其實除了“制服戀人”不甚靠譜之外,其它三個倒是各有千秋,也很難揀出一個最合適的譯名來。難以定義這個譯名,正如難以定義Philippe Garrel的電影。
不算至今還未流出的《拂曉岸》的話,Les amants réguliers是Philippe Garrel最新的一部影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以來時長最長的一部作品。將近三小時的影片,充斥長鏡頭且對白也不算多,很容易就會令人悶掉進而生厭。而我第一次看此片時,竟然一口氣把這三小時看了下來,絲毫不覺得悶,反而愛不釋手。這是一部充滿魔力的私人化影片,只有對味的人才能不需理性思維徹底愛上它。
影片的時代背景設(shè)定在Garrel最偏愛的1968年五月風暴前后,那一年Garrel剛滿20歲,卻已拍攝了幾部短片和兩部長片。片中男主角弗朗索瓦(由Philippe Garrel的兒子Louis Garrel飾演)是一個詩人,他逃避服兵役、不去找固定工作,每天和一幫同樣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廝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力圖革命以求平等自由,但統(tǒng)統(tǒng)歸為紙上談兵。雖然他們也曾趁學生運動之際上街示威,但在與警察發(fā)生沖突逃散之后便再沒有繼續(xù)發(fā)起運動。吸食大麻,縱情跳舞,繪畫寫詩,談情說愛,他們的生活其實與世界上所有青春少年無異。弗朗索瓦在一次宴會上結(jié)識了從事雕塑工作的莉莉,兩人互相傾慕墜入愛河。莉莉受父親影響,認為不該執(zhí)念于藝術(shù),而應(yīng)先找固定工作維持生活,這與弗朗索瓦的思想顯然不同;但兩人仍被對方吸引,無法分開。Philippe Garrel曾說他深深記得父親對他說過的一句話:“在愛情里,任何事都是被允許的?!庇谑瞧械哪信鹘潜闶沁@樣靠愛情消釋了彼此間的一切矛盾。直到有天,莉莉得到了去美國繼續(xù)雕塑生涯的機會,兩人分隔異國他鄉(xiāng)。影片的最后十分鐘,弗朗索瓦不斷收到莉莉的來信,得知她的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而隨后弗朗索瓦選擇了服藥自殺。
沒有情感起伏的交代,Philippe Garrel的鏡頭只是執(zhí)著的拍著片中人物一成不變的面容和表情,這樣的處理卻也令最后男主角的自殺看上去那么的不可置疑。也許你回過頭去看Garrel在99年拍攝的《夜風》一片,末尾塞爾吉的自殺有點突兀,那需要你非常代入那個角色才能體會到1968年對他后來的生活持續(xù)造成的惡性影響。而在《規(guī)則戀人》中,弗朗索瓦是個與塞爾吉對立立場的角色設(shè)定,他的自殺之所以不顯突兀,只是因為在經(jīng)過了漫長的鋪陳之后,自殺對他來說如同吸大麻寫詩做愛一樣稀松平?!撬畹囊徊糠?,只不過是僅有的無法反復(fù)去做的那一部分。
其實這部電影沒什么大道理好講,Garrel只是又一次展示了他作為“電影蘭波”的詩人天賦。他是注定無法成為大師的導演,但他有別人無法企及的才華,那種天生對于電影的掌控力和表現(xiàn)力。影片末尾,弗朗索瓦服藥睡去后,Garrel安排了一場兩分鐘不到的夢境。Garrel說過,他的很多電影都用到了他夢中夢到的場面與對白,正因為如此這些場面與對白便是不容置疑的,演員無法對其進行修改。所以不用去深究Garrel影片中某些令人費解的段落,他只是如實地反射自己內(nèi)心的景色。同時作為早年Zanzibar的成員,Garrel也極富實驗精神。早年作品如《處女的床》和《內(nèi)心的傷痕》糅合了長鏡頭、超現(xiàn)實和極簡主義,后期雖轉(zhuǎn)拍文藝片但依然不忘實驗,比如《秘密的孩子》一片中嘗試用過度曝光的黑白膠片配合人名念白來模仿散文詩分段。我一直認為,形式美才是真正衡量一個導演才華的標準,而思想性卻是另一個層面。那些縝密布局精心剪輯的影片永遠比不上憑天賦組合形式的影片。Garrel毫無疑問是上帝的寵兒。
Garrel轉(zhuǎn)入文藝片創(chuàng)作之后,態(tài)度一直是溫和而悲觀的,很多影片都以死亡或類死亡結(jié)局?!兑?guī)則戀人》和《夜風》前文已經(jīng)提過,再如紀念Nico突然辭世的《我再也聽不見吉他聲》以及《狂野天真》。尋找其共同點,似乎正如《規(guī)則戀人》片中女主角莉莉所說,她父親因為太過追求藝術(shù)反而身受藝術(shù)所害。而Garrel本人回憶起Nico的死時也說過類似的話。可以說這種情緒主導了Garrel后來大部分的文藝片,他從別人為藝術(shù)殞命中認清了自己的前途,于是揮別了晦澀的實驗電影轉(zhuǎn)投文藝片的懷抱并不斷表達這同一主題。你很難說他是為生活所困因此妥協(xié),還是執(zhí)意要通過自己的作品為那些英年早逝的故友鳴不平?!峨娪笆謨裕何覀儠r代的電影》系列紀錄片中也曾采訪過Garrel,采訪中他自始至終保持一副溫柔的表情但仍然可以明確感受到他的心事重重,他說他不明白為什么一部電影籌集資金會這么困難,他說他時至今日都會在拍攝遇到瓶頸時想起Jean Seberg甚至在《20年后所見的巴黎》系列劇《噴泉街》一集中直接把Jean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他說他身為演員的父親對他影響頗深而他每隔幾年就要拍一部有他父親參演的影片(《瑪麗為了回憶》《自由之夜》等)。往事持續(xù)對他造成著影響,他背負著千愁萬緒只有通過影片里各色人物表達出來。他才是“作者電影”最最偉大的代表。
說回影片,一些tips:
1.影片分成五部分,除序曲外其它四部分都是有標題的,這幾個標題有助于理解每部分內(nèi)容。
2.《規(guī)則戀人》為Philippe Garrel帶來了第二座銀獅獎,上一次是1991年《我再也聽不見吉他聲》。
3.前面說到Garrel每隔幾年就要讓父親參演一部影片,《規(guī)則戀人》中Garrel的父親Maurice Garrel也有演出,飾演男主角的祖父。
4.影片中一段舞會里用到了British Invasion時期著名樂隊The Kinks的一首不算著名的歌曲《This Time Tomorrow》,2007年Wes Anderson在《穿越大吉嶺》一片中也將此曲收入原聲大碟。
5.還是《This Time Tomorrow》這首歌,此曲是在1970年發(fā)行的,顯然影片1968年-1969年的時間設(shè)定與此不符。
6.影片結(jié)束時打出“獻給Daniel Pommereulle”,Daniel Pommereulle是位法國演員但演出電影并不多。他曾出演過Philippe Garrel的《內(nèi)心的傷痕》和《夜風》,也曾為侯麥的“六個道德故事”中《收集男人的女人》一片編寫對話,更重要的是他是Zanzibar主要成員之一。2003年12月,Daniel Pommereulle因癌癥病逝于巴黎,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