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扎拉法是一部冒險和驚險的電影動畫。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小男孩馬基和他的家人被獵人綁架的情節(jié)上。他們被獵人準備販賣到法國,成為奴隸。然而,馬基不甘心被束縛,趁著獵人熟睡的時候,勇敢地解開了手銬,開始了他的逃亡之旅。在逃亡的過程中,馬基邂逅了一只名叫扎拉法的長頸鹿。不幸的是,獵人追蹤著他們,導(dǎo)致扎拉法的母親被殺害。馬基為了安撫扎拉法的母親,承諾會照顧好它。就在危急關(guān)頭,沙漠王子漢森挺身而出,趕走了獵人。馬基決定跟隨漢森,回到他的王國。一回到王國,漢森被命令將扎拉法帶到法國,獻給法國國王,并請求他們提供援助。他們乘坐熱氣球,途經(jīng)阿爾卑斯和馬賽,最終到達巴黎。然而,途中充滿了艱難和困難,馬基能夠成功地將扎拉法帶回非洲嗎?法國國王會出兵援救他們嗎?這部電影改編自十九世紀的真實事件,故事中的扎拉法是一只非洲長頸鹿,當時被視為埃及帕夏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成為了歐洲的大明星。影片通過精彩的動畫呈現(xiàn)了這個令人難忘的歷史故事。
動畫片平平無奇,和其他非洲題材的動畫片比,遠不如去年的《拉比的貓》,也不如很多年前的”嘰哩咕(Kirikou)“。我想它輸在有事實依據(jù)——根據(jù)能看到的材料,歷史本身應(yīng)該豐富有趣得多?,F(xiàn)在植物園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Zarafa”的展覽,門票1元,去看看吧。
作為一個講給小朋友聽的故事,我最不滿的是對植物園園長Geoffroy de Saint-Hilaire的丑化(王室成員就隨他惡搞了,反正國王這玩意兒,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給臣民作踐用的),這種目空一切、以開口閉口拉丁文為能事的冬烘先生,很像我碰巧看過的一部國朝初年丑化臭老九的動畫片“馬尾巴的功能”。Saint Hilaire參加過1804年拿破侖的埃及遠征軍(同一支遠征軍里還有破譯了埃及象形文字的商博良等諸多科學(xué)史上留名的人物),給尼羅河魚類編過總目,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書齋學(xué)者。歷史上的長頸鹿是他本人從馬賽港一路護送到巴黎的——全程走的是陸路,熱氣球神馬的都是浮云——并有一個憲兵馬隊保駕??隙ㄟ€有民夫雜役若干,而且確有三頭牛(不是兩頭)給長頸鹿喂奶。一個博物學(xué)家如何調(diào)教一群赳赳武夫、下里巴人與這只奇特的動物共處,這樣一支五色雜陳的狂歡節(jié)式的隊伍,沿途如何被當時還十分閉塞的法國農(nóng)民圍觀,個中的種種雞同鴨講和指鹿為馬,本身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動畫片題材。把這段旅程簡化成三人二牛一只狼,架空到一個熱氣球上,省了導(dǎo)演的腦細胞,也少了可回味的東西。
Geoffroy de Saint Hilaire是父業(yè)子承的動物學(xué)世家,他本人(1772-1844)、兒子Isidore(1805-1861)、孫子Albert(1835-1919)都是此道中人。只要把小Saint Hilaire年齡修改一下,不也是現(xiàn)成的兒童視角?當然,導(dǎo)演的用意,并不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視角給小朋友們講述一個有趣的長頸鹿的故事。
最后再從長頸鹿說一個完全無關(guān)的話題。
晚清訪歐的中國公使們不只一個在參觀各國動物園后提到了長頸鹿,這是洪鈞的記載:
萬牲園中有自他洲運來之獸[維也納動物園?],原名直獵狐,又名奇拉甫,蓋皆由原產(chǎn)之地之名以還其音也。星使著有《奇拉甫考》一篇,今錄之,其文曰:奇拉甫,產(chǎn)阿非利加(加讀格阿,切音乃葉)。頸足特長,量以工部營造尺,自踵至肩九尺八寸六分,自肩至首七尺五寸二分,共高十七尺三寸八分。有昂頭天外之概。自肩至尻,六尺九寸五分,後足略短。故其身前仰後俯,首如馬亦如駱駝,額端雙肉角聳起,鹿身,牛尾,尾末垂黑毛,宛如麈尾可捉。蹄似馬而分雙歧,性慈善有智,不殘害生物。處叢林中,惟食其葉,人豢養(yǎng)之,乃飼豆粟。西人云,即中國所謂麒麟,聞?wù)哙推渫0浮睹魇贰?,榜葛利國、麻林國、忽魯謨斯國并貢麒麟,而《阿丹國傳》言麒麟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額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食豆粟餅餌。形狀與此正同,惟丈六尺有二,當合頸足并言。明之阿丹,在天方境,即今之阿剌比,與阿非利加洲接壤。是中國史書已言之,非西人創(chuàng)說也?!段骶╇s記》云:五柞宮前梧桐樓下有石麒麟二,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物,頭高二丈三尺,亦與明史說合。竊意漢時九真貢麟,俱是此獸。阿剌比人呼為惹拉非,西人轉(zhuǎn)音為奇拉甫,以英語讀奇字當如直以切,法語當如日以切,德語當如格以切也。光緒庚寅夏洪鈞識。
(考據(jù)當然不是我自己做的,是從某達人博客抄來的,上頭還有很多與長頸鹿有關(guān)的有趣材料。
http://zzpaper2005.blogbus.com/logs/42800266.html)
所謂的無關(guān)話題,是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長頸鹿”一詞在各國語里的發(fā)音:
“阿剌比人呼為惹拉非,西人轉(zhuǎn)音為奇拉甫,以英語讀奇字當如直以切,法語當如日以切,德語當如格以切也?!?br>
晚清開埠以后,“華英通語”、“紅毛鬼話”一類的英語速成教材層出不窮,但注音大多用漢字諧音法,如Today訓(xùn)為”土地“,F(xiàn)at訓(xùn)為”伏特“。后來的”梵婀玲“之類都是這一脈傳人。梁啟超的筆記里記得有”晚飯得食西國佳肴,名‘婁斯比伏’,系盈尺牛肉,炙以文火,調(diào)和無味,甘脆甚好”的記載;直至前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盧灣區(qū)政府將基本英語會話張榜公示,開篇便是”古得貓寧“。
問題是西語的很多音素組合都是中文所無,勉強取諧音,往往謬以千里。洪鈞提供的解決方案,從未在別處見過,但有其獨到的科學(xué)嚴謹。”gi“的組合,無論是英、法、德語發(fā)音,都無法與任何現(xiàn)成漢字的發(fā)音耦合(”奇拉甫“已經(jīng)是最接近的了)。反切,等于把復(fù)合的音節(jié)拆成可供自由組合的單個元音輔音,而不受限于中文既有的元輔音組合可能。如此,除了彈舌音r之類中文的確闕如的音素,漢字為西文注音的準確度著實上了一個臺階。當然,嚴謹和繁瑣往往是近義詞,老先生不厭其煩地記錄每一個外語詞匯的發(fā)音,如同他將長頸鹿細細”量以工部營造尺“,憨厚迂腐得可愛,這種格物致知的精神,卻不是人人有閑暇得以效仿之的?!ィ现p子的老先生興致勃勃地丈量長頸鹿的頭頸四肢,這不是現(xiàn)成的動畫片鏡頭嗎?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