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1976,Chicago,炎熱的夏天.
八歲半的孩子所有的人生意義應(yīng)該只是關(guān)乎棒球比賽和游泳池。而一頭
紅發(fā)的Peter卻在這樣的一個漫長的夏天堅定的完成他的使命---幫助猶太人進入天堂,幫助猶太教教父的兒子Daniel convert to 天主教。當然,在成人的世界里這無外乎有悖宗教信仰的傳統(tǒng),而孩子的天真,反而使我們回到了最初的真誠。他們并不會因為信仰的不同和有分歧反而是一個相互學(xué)習(xí),鼓勵,分享,幫助的過程。片中的很多對白都讓我很震撼,往往最簡單的語言最能表達深刻的道理。
當Daniel弱小的身體向無際的大海走去時,我震撼了。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的信念是那一個突然涌現(xiàn)在我腦海里的意識形態(tài)。Peter說他通過十項測試就可以進入天堂,患有白血病的Daniel就是憑著這樣的信念努力地通過了第十項測試。
當Peter從教堂拿走了圣體一路跑到醫(yī)院的時候,Daniel卻已經(jīng)走了。因為Peter并不知道Daniel游過了浮漂所以認為他不能夠上天堂,他哭得那樣傷心,因為他們永遠見不到了。這就像我每次迫切地向朋友傳福音一樣,因為我不想以后我在天堂里卻看見他們在下面受永遠的折磨。電影的結(jié)局實在太完美了,Peter在一次主日聚會后來找教父,他說耶穌不過是一個代號而已,猶太教可以用別的什么代替耶穌,而任何人都是可以上天堂的,因為,信念。
Peter的消防員爸爸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開始我很不喜歡他,大兒子一心想學(xué)醫(yī)卻因為家里沒錢支持而去工作,爸爸一直反對他繼續(xù)上大學(xué),當他拿到教父頒發(fā)的獎學(xué)金時更覺得是一件猶太教資助貧窮天主教家庭的行為。其實爸爸并不是這樣,他年輕時也有理想,卻因為家庭環(huán)境而難以繼續(xù)而成為了父親。一個只會照顧家人的父親。原來,天父也是一樣的,無論我們怎么不聽話,父親都是會讓我們回家,照顧我們一輩子的…
很喜歡Peter和Daniel在一起的時間,小孩子的天真讓你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好,因為我們完全可以靠著某種信念支撐下去,然后進入天堂。
Peter問教父,你的責任是不是幫助人進天堂?但你卻沒有親眼見過一個人進入天堂,那為什么你一直這樣做呢?教父的回答是:信念。
當所有的人和事都讓我們難以把握時,不必慌張。因為上帝自有安排。
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