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爾特:倒帶人生》是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身份復(fù)雜的男子史都華的故事。他曾經(jīng)是小偷、人質(zhì)持有者、精神病患者和流浪漢。影片展現(xiàn)了他的生活,描繪了他犯罪和放蕩的一生,以及英國底層社會的暴力、毒品、監(jiān)獄和犯罪等一面。導(dǎo)演運用真實而殘酷的手法,刻畫了史都華失敗潦倒的人生。然而,影片并沒有用悲傷的口吻來敘述,反而充滿了趣味和活潑的韻律。該電影獲得了2008年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要不是2010年的Sherlock和 Inception,我猜我這輩子都不會知道在2007年,還存在著一部叫做Stuart: A Life Backwards的電影(萬惡的美國人,我現(xiàn)在一看到Stuart這名字,就會條件反射到“精靈鼠小弟”)。我昨天晚上看了這部英國小眾電影,居然差點把自己看哭了,這太詭異了,因為我的感點一直都是高到公眾很難想象的地步,越是有人惡意企圖攻克它,比如春晚的小品、馮小剛的電影、星光大道的選手感言、朱軍的藝術(shù)人生等,我的感點就越會顯示出百毒不侵的麻木,于是我捫心自問,這精靈鼠小弟的倒帶人生到底把我怎么了?
Tom Hardy大家都知道,略有發(fā)福的中年男,看過《盜夢空間》的人一般習(xí)慣稱呼他為“E老師”。記性好的觀眾可能還能回憶起E老師的出場造型:花襯衣、紅襪子和抹了發(fā)膠的大背頭,被稱之為“嚴肅的接客”。
所以即使在《盜夢空間》里,明明是E老師最初制定出了整個盜夢計劃,并且他還是惟一沒有出現(xiàn)過失誤的員工,可大多數(shù)人還是對E老師留下了種種不太靠譜的印象,比如說,群眾反應(yīng),E老師太像個流氓了。唉,誰讓第一印象是如此的重要,而花襯衣紅襪子什么的,又實在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不好的聯(lián)想。
另一主演Benedict Cumberbatch我就不多說了,他是個好演員,而且豆瓣還有個“豆列”叫“臉太長和名字太長也都不是他的錯”。
再說回《倒帶人生》,Tom Hardy演的Stuart是個集無業(yè)游民、酒鬼、癮君子、搶劫犯、肌無力患者、躁狂型人格等銷魂身份于一身的極品人物。Benedict演的Alexander是在流浪漢收容機構(gòu)做兼職的業(yè)余作者,他想給Stuart寫本傳記,于是這兩人就在一起廝混了幾個月,一起主辦過游行、參加過旅行、出席過庭審,還擠在一起看過電視、聊過天、拉過手、喝過酒、做過飯,當(dāng)然更多的是談話,或者說,是循序漸進的心靈交流,Stuart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帶回去,Alexander負責(zé)幫他整理,是什么改變了Stuart的一生,把他作為一個正常人的可能性徹底謀殺掉。
這要是個美國片,很有可能會拍得跌宕浮夸, Stuart也許會變成個極有魅力的惡棍,而其它各種人物總是會不自覺影射出對他的各種頹廢崇拜,并以某種很“美國腔”的強烈道德感來貫穿始末,但《倒帶人生》完全不是這種電影,他沒有任何的傳奇色彩,而作為一部歐洲片,它也沒有晃到死的長鏡頭或者悶到死的敘事方法,我覺得這個電影更像是個洋蔥,一層層把皮剝開,沒有哪一層是集中發(fā)力的,但積累起來,就突然戳中了我的淚點。
Stuart是這樣一個人,他講話含糊不清,夾帶怪異英音,走路姿勢一直保持著“僵尸狀”,并且大約爆出了約2752個fucking,但是從他出現(xiàn)的第一秒鐘到最后一秒鐘,我始終沒有討厭他。Stuart也是個洋蔥,一開始是憤怒嬉皮的紫色,然后他好像也沒有刻意在哪里華麗轉(zhuǎn)身,他只是若有若無地把自己顏色略略淺淡的一層也剝了出來,而一生中經(jīng)歷了多少傷痛,他也不愿意像面對心理醫(yī)生那樣,一邊盤算著這家伙可是按小時收費的,一邊以潰堤的姿勢講出不堪回首的真相。對于他自己,他始終是羞愧的,他的故事其實挺殘酷,但他卻一直沒有刻意得去展示哀傷。這個從9歲開始就被自己的親哥、親哥的同學(xué)、“兒童之家”的老師輪番性虐待的小正太,他似乎有著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夸張地渲染人生遭遇,但電影里的Stuart沒有,他迷迷糊糊的,搶便利店時的手法像是荒誕喜劇,他講話東一句西一句,做飯的手法亂七八糟又極其認真,他有時候更像一個兒童,心里的愧疚大于憤怒。
Stuart說,也有一些和他擁有相同經(jīng)歷的人,但有些人能夠看得開,迎接令人驚喜的新生活,他也想知道,自己怎么就搞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說這番話時,Stuart 正給自己打著一個別別扭扭的領(lǐng)帶,他還是慢慢在講話:“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離這種瘋狂?!?能看的出來,Alexander此時快要哭了,但Stuart卻完全沒有因為話題的沉重而嚴肅起來,這T M原來是個活潑的電影。
后來,Stuart死了,也不知道是自殺還是交通事故。
其實他最終還是找到了一個愿意聽他講故事,并且對他又足夠尊重和友好的人,但他還是對社會體制感到絕望嗎?還是因為認識了Alexander,他人生一直缺失的那部分情商拼圖終于得以完整,但他已經(jīng)喪失了變成正常人、迎接新生活的能力?這是懼怕溫暖的表現(xiàn)嗎?如果Alexander不出現(xiàn),他依然會在自我厭惡和不舒服的感覺中慢慢消耗時間,也許會以一種更悲慘的方式死掉,或者反而會在他原有的慣性中活得更久?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可能。所以說,不要進行心靈交流,這真的是會死人的。
電影快結(jié)束時,Alexander溜進一家書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寫的Stuart的傳記擺進櫥窗,就擠在左右兩邊各一排的超級暢銷書《達芬奇密碼》中間,旁白是Alexander的自言自語:“我想Stuart會喜歡”,白馬臉王子的表情甚至還可愛了一下。這真的是個活潑的電影,但就在那一時刻,我差點掉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