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是一部以音樂為主題的劇情愛情片,故事情節(jié)緊湊扣人心弦。劇中的女警官芮小丹和商界怪才丁元英之間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他們兩人都對音樂懷有熱愛之情,并在古城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音樂的人。丁元英憑借自己的才能,幫助他們的貧困家鄉(xiāng)走出困境,但卻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天道之中。這部電視劇展現(xiàn)了音樂的神奇力量,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通過音樂的力量,人們能夠找到內(nèi)心的平靜與寧靜。劇中的音樂愛好者們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人們感受到美妙的音符所帶來的力量和感動。同時,《天道》也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丁元英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人生的真諦。他意識到,人生并不僅僅是追逐名利和物質財富,而是要追求內(nèi)心的滿足和自我實現(xiàn)。這種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讓觀眾們在劇中的故事中找到了共鳴??傊?,《天道》是一部充滿溫情和思考的電視劇。通過音樂的力量,劇中的人物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斷成長和進步。觀眾們也會在這部劇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天道》是一部電視劇,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與商界怪才丁元英之間的愛情故事。芮小丹通過朋友認識了丁元英,并受托在古城照料他的生活。丁元英的個性與才華吸引著芮小丹,二人因共同的音樂愛好建立了戀愛關系。他們結識了幾個古城的音樂愛好者,這些人希望丁元英能利用自己的才華幫助他們的貧困家鄉(xiāng)。芮小丹也希望丁元英能在這個農(nóng)村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作為送給她的禮物。丁元英答應了她的請求,帶領著幾個音樂愛好者重新出發(fā),給音響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然而,當他的禮物完成時,接受禮物的人已經(jīng)不在身邊,他也陷入了自己無法擺脫的天道之中。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淺說《天道》的思想意義及其他
作者:郭政男
電視劇《天道》取名意境高遠,劇中基督、佛、道之警句如縷串珠可謂精深難測,該劇的思想意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可謂莫衷一是??赐甓募仡^梳理:從芮小丹投向丁元英心靈與肉體的愛戀到丁元英為紅顏知己創(chuàng)造神話,從芮小丹悲壯之死到丁元英在林雨峰的槍口面前鎮(zhèn)定自如,每一位觀眾都會感到心靈的震撼;從格律詩公司沒有花籃和慶典的開業(yè)到與樂圣公司對簿公堂,從馮世杰、葉曉明、劉冰退股到劉冰跳樓自殺,自然引起我們對殺富濟貧、公平正義、道德價值等觀念的思索;從芮小丹審訊王明陽時對天堂、地獄、圣經(jīng)、窄門的心靈對峙到丁元英與智玄大師對真經(jīng)、法門、悟道、修行的對流,特別是“神即到,道法自然,如來”一句貫穿全劇,我們會陷入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沉思。丁元英面對智玄大師說:“晚輩無意評說道法,只在已經(jīng)緣起的事情順水推舟,借英雄好漢的嗓子喊上兩聲,至少不違天道朝綱”,丁元英喊的是什么?該劇的思想意義何在?這不是一個容易說明白的題目,本文不揣淺陋,略說一二。
一、 丁元英吶喊的基因是天道,因此,首先要了解對天道的一般性闡釋。丁用兩句話闡釋天道:“天是道,是事物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兩句話包括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方面,是丁元英的思想、理智的概括。
何為“道”?《圣經(jīng).約翰福音》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這是我國古代唯心主義所謂的“道即宇宙的精神的本源”;我國古代唯物主義用“道”指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何謂“神”?神是宗教及神話中所指的物質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存在,基督教指上帝(天主)包括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三個位格。何謂“道法自然”?語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我國道家哲學思想的精華,意指道是效法自然而非人為。何謂“如來”?如來是釋迦牟尼的十種稱號之一,“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通常是佛的自稱。
何謂“天道”?“天道”是中國哲學術語,原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現(xiàn)象和過程,唯心主義者認為天體運行是神的意志的體現(xiàn),如《書:湯浩》:“天道福善禍淫,降災與夏”;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天體運行是一種不體現(xiàn)任何意志的自然現(xiàn)象,如王充《論衡.遣告》:“夫天道,自然也,無為”?! ?br>
由上列解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把基督、道、佛三教融合到一起,它闡釋的“天道”包涵兩方面內(nèi)容:一方面“天道”是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這是唯物主義的;另一方面“天道”是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神的意志,這是唯心主義的。唯物與唯心的結合就是二元論。我認為不必深究唯物、唯心、二元論的是非,用天道的兩方面意義來理解丁元英的吶喊所折射的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及丁元英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順理成章的。
二、 強勢文化才能拯救貧窮落后,這就是天道。丁元英對強勢文化的呼喊,就像當年魯迅先生給自己的小說取名《吶喊》一樣,旨在喚醒國人的覺悟。
丁說:“透視社會依次為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chǎn)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guī)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guī)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中國為什么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里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王廟村就是一個典型,這個貧困縣里的貧困村,街道狹窄、房屋陳舊、百姓落后,馮世杰說:“媳婦都是從人販子手中買來的,連四元錢的水費交不起”。世代生活在如此貧困落后環(huán)境中的農(nóng)民,他們都很虔誠的到基督教堂聽布道,卻不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生存狀態(tài);他們靠父母、靠朋友、靠上帝、靠皇恩,就是不靠自己來改變命運,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結果,這就是幾千年中國弱勢文化的寫照。丁的“殺富濟貧”向這些人們呼喊:上帝只拯救那些自己救自己的人!無論“殺富濟貧”這種開采市場資源策略的利弊如何,但最終王廟村的農(nóng)民靠自己的雙手、吃大苦耐大勞與貧窮告別。丁又說:“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骨子里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么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他積淀的時間長短,而是看他與客觀規(guī)律的距離。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輝的,是燦爛的,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傳統(tǒng)和習俗得過過客觀規(guī)律的篩子”。中國是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但在近代工業(yè)革命的浪潮中落后了,特別是二戰(zhàn)后,西方的經(jīng)濟、科技突飛猛進,我們跟在后面舉步維艱;改革開放迎來曙光,技術進步了,制度改良了,但幾千年弱勢文化的根扎得太深,靠恩典吃飯、湊付過日子的思想綿延太長。因此,諸多現(xiàn)象還是弱勢文化的反映:嘴上要民主,給你民主也不會用,看著人家議會打仗直搖頭;上面政策不對、做法不好,別人能接受咱也不作聲;下崗心里難受,領上一袋面一瓶油愁云就沒了;碰上不公或騙子,忍了最好,討個說法擺不平還得忍。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大部分是孔孟文化,中國老百姓腦里裝著“君臣父子”、“仁義道德”,面朝黃土背朝天幾千年。但仁人志士自古有之,魯迅是現(xiàn)代撞擊弱勢文化的旗手,孫中山趕跑了皇帝,從此,中國文化屬性有變化了,這是東西文化交流的緣故?,F(xiàn)在,到西方留學、參觀、旅游者,回來后都說外國好,豈不知除了文化差異我們絕不差,這個差異是在哲學、政治、經(jīng)濟領域強弱文化的反映不同。《天道》借丁元英之口,再次向國人呼喊“強勢文化”,用王廟村的神話為國人診脈,開方吃藥是國人自己的事,英雄、圣人救不了你們。
三、“又扒拉銅板,又扒拉靈魂”也是天道。丁元英遁棲古城創(chuàng)造神話是用行動向國人呼喊:要吃飯,還得補腦,這是人類文明的標志。
丁這位留學柏林的經(jīng)濟碩士書沒白念。他曾就職于柏林國際金融投資公司、北京通達證券公司,曾任《世界經(jīng)濟周刊》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員,丁肯定對扒拉銅錢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一套。九四年在北京創(chuàng)辦個人私募基金,用外國人的錢不到一年在中國股市賺了兩個億,他自己不是缺錢的人,然后從北京到古城隱居起來。丁說:“我不過是一個略懂投機之道的混混,充其量掙幾個打發(fā)凡夫俗子的銅板”。其實,丁不是混混,他到古城是為了“靈魂歸宿感,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他到古城后“上網(wǎng)、學習,什么都看看,對文化屬性感興趣”。丁會掙錢卻不戀錢,有口飯吃就滿足了,把到古城的生活費給韓楚風的妻子應急付出十五萬,剩余給了父母,自己變賣心愛的唱片維持生計,冰箱里是空的,每天三頓飯不是去地攤就是方便面,唯一值錢的是一套音響,他喜歡天籟之音。丁元英是個會賺錢,有思想的人,韓楚風說丁“是個明白人”,丁自己說是“把自己釀到淡而又淡的名貴”,芮小丹說他“又扒拉銅板,又扒拉靈魂”。小丹就是被丁的智慧和孤高所折服才涌起熱戀。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動因,人吃飽穿暖還要讀書、思想、聽音樂,使精神豐富起來、靈魂健康起來,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道理很簡單,做起來不容易,用“扒拉”兩字就形象地說明掙錢和補腦都不是容易的事。毛澤東提倡先抓思想再抓經(jīng)濟,鄧小平提倡先抓經(jīng)濟再抓思想,后來說“兩手都要硬,兩手都要一起抓”,連這些大人物都如此關注物質利益和精神追求的關系,可見這不是一件小事。劉冰鉆到錢眼里沒出來就跳樓自殺了,他只想扒拉銅板,忘了扒拉靈魂或者說沒有扒拉靈魂的素質,結果沒掙著錢連命搭上;林雨峰很會扒拉銅板,可是扒拉靈魂的路子偏了,沒到正門就出“車禍”了;馮世杰不會扒拉銅板,但靈魂天生厚道些,所以格律詩勝訴后又回去扒拉銅板去了;葉曉明小聰明,扒拉銅板會一點,扒拉靈魂初中沒畢業(yè),所以退股后再也沒出現(xiàn);芮小丹、歐陽雪、肖亞文可謂是扒拉靈魂的高手,小丹為國除暴、亞文有膽有識、特別是歐陽雪在退股、應訴、檔案袋三個場面表現(xiàn)的重義輕利、不畏邪惡的氣節(jié),這三位弱女子靈魂之高潔,令我們每一位有良知的觀眾都心疼她們、更佩服她們!為她們的風采拍案叫絕!這些說明:既會扒拉銅板又會扒拉靈魂對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何等重要!用丁元英的話說:“一顆陰暗的心永遠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這是人性”?,F(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學些扒拉銅板的招數(shù),這是好事;但是,貪婪腐敗、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屢禁不止,根本原因就是只想扒拉銅板沒有扒拉靈魂,掙大錢的人能有丁元英的智慧和氣度的寥寥無幾,能有歐陽雪氣節(jié)的位數(shù)不多;窮者乍富,一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就忘乎所以了。總之,國人特別需要提高扒拉靈魂的素質,《天道》的確是“扒拉靈魂的藝術”,仔細體味一下丁元英扒拉銅板、扒拉靈魂的高妙,能仿效的就做一點,我們的文明程度就大大改觀了。
四、丁元英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說自己“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他既有大智慧又有平常心,是即入世又出世的智者。
英雄是使天下人臣服于自己,完成赫赫事功的人,圣人是征服自己、替天下人解除煩惱痛苦的人。丁玩股掙錢、殺富濟貧是小事功,談不上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丁深居簡出、關注文化屬性、研究基督、佛法,也談不上是離塵拔俗、自覺覺人的圣人。但是丁元英的思想、學識是過人的,丁面對小丹的生離死別,足見他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沉思非一般人所能及:丁這個“骨子里害怕女人”的男人,沒擋住小丹瘋狂的愛戀,兩人愛得很真、很深,他說:“此生得你紅顏知己足矣”,一曲“天國女兒”作為故事情節(jié)的開始,為天國之戀埋下了伏筆;當小丹死訊來臨時,丁一句“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由,丫頭,不簡單呢”,他對生死是達觀的;丁不哭不淚、傷心嘔血,他對小丹的至愛無以言表;丁沒有回答小丹的電話,致使不能參加追悼會、不能告別,他沒有解釋、也不抗爭,認為“他對芮小丹的感情還需要別人的理解嗎?需要理解即是對這種感情的褻瀆”;當林雨峰的槍口正對時,丁的從容鎮(zhèn)定是對小丹最深沉的愛的自然表露:小丹已經(jīng)先我一步,我隨后而去無缺無憾!丁交給劉冰的檔案袋全是白紙,他要從格律詩公司清除劉冰這個勢力小人,把送給小丹的禮物——王廟村神話寫得完美、再完美!
丁元英說:“我與佛的緣站到門檻就算緣盡了,不進不出,與基督而言我進不得窄門,與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正果是不想了,塵埃落定”,“我還沒有裝腔作勢到可以無視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但是你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個東西”。丁相信上帝卻不進窄門,明白佛法卻不取真經(jīng),但他努力“心如明鏡臺,勿使惹塵埃”,即使悟到“明鏡亦非臺,何處惹塵?!钡木辰?,丁不去修當然也修不到,正如智玄大師所說:“進則凈土,退則凡塵,這一步之遙難如登天”。實際上丁的思想境界猶如一腳凈土一腳凡塵,這更具有現(xiàn)實性和典型性。這樣的人既可為民出力、振衰起疲,又可棲林遁世、醉心思維,絕不會見利忘義、損國害民。由此可見,丁元英從鬧人的北京退到清靜的古城,再把用智慧創(chuàng)造的神話獻給遠在天國的小丹只身去德國,這一切,都根源于丁元英對天道的深思苦索,也自在情理之中。
王志文飾演丁元英確是導演獨具慧眼。丁“他和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還有道理,像魔,柏林有個居士說他是個極品混混”,丁集智慧、特立、孤獨、怪癖與一身,其言語舉止跟常人差異很大,塑造這樣的人物形象,不僅需要高超的演技更要有宗教、哲學、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學識,這不是一般水平能做到的,王志文老師做到了。丁元英接聽小丹最后的電話時,王老師放電話的手掌、手指細緻入微的變化,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出丁對小丹不詳?shù)念A感、內(nèi)心的焦灼和無奈;丁看到小丹以其心靈和肉體表示“履行程序”時,在突如其來的愛情風暴面前,王老師的眼神驚異又鎮(zhèn)定、面部表情嚴肅又親切,不失男人對一個真切女人的感激和尊重;丁聽到小丹死訊時,沒有言語沒有哭泣,王老師面部表情豐富而細膩的變化,活脫脫的刻畫出丁的大悲、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