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電影是由伊朗導(dǎo)演穆森·馬克馬巴夫的女兒莎米拉·馬克馬巴夫執(zhí)導(dǎo)的處女作。影片以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家庭的困境和姐妹之間的堅強和勇氣。故事發(fā)生在德黑蘭附近的一戶家庭,家中有一對雙胞胎姐妹扎赫拉和瑪索默赫,她們被父親關(guān)在鐵門后多年。由于母親失明,父親為了維持貧困的生活只能在離家時將大門鎖上。這種情況引起了鄰居們的不滿,他們聯(lián)名致信福利部,希望能解救這對雙胞胎姐妹。社會工作者介入了這個家庭的生活,父親對于受到的指責(zé)感到憤怒和無助。姐妹倆被社工推到了街上,雖然她們沒有錢,但是她們聰明地利用計謀吃到了雪糕。在街上,她們遇到了一個男孩,他用蘋果吸引著她們前進(jìn)。與此同時,在家里,父親終于被社工說服,用鋸子切斷了鐵門。然而,姐妹們的失明母親因為無法觸摸到她們而感到驚慌失措。這部電影以其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家庭的困境和姐妹之間的堅強和勇氣。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德黑蘭附近的一戶人家里,有一對十二歲的雙胞胎姐妹扎赫拉與瑪索默赫,因為害怕她們在外面會遭遇男人的騷擾,父母便從小把她們關(guān)在任何進(jìn)出口都裝有鐵欄桿的家里,不得與外界接觸。鄰居們不滿小姐妹被囚禁的童年,聯(lián)名致信福利部。社會工作者介入了這家人的生活,最終將兩個小女孩解救出來,她們終于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而在家里,父親終于被社工說服,用鋸子切斷鐵條門,孩子們失明的母親,為觸摸不到兩個女兒驚慌失措……
剛開始看這個電影,覺得這樣的事情很可笑很荒唐,兩個十二歲大的女孩竟然被父母像囚犯一樣鎖在安裝有鐵窗的房子里,不得與外面的世界接觸!
上帝創(chuàng)造女人就是為了結(jié)婚的。父親說。
一個男人的凝視就像太陽,一個女孩就是一朵花。
這就像把棉花放在火焰旁,會被燒毀。
父親清晰地背誦起他僅有的一點學(xué)堂知識。
那迪告訴我,把女人包裹起來是為了保護(hù)她們。聽起來既像無辜者的辯護(hù),又像一句敷衍了事的借口。但是,真的認(rèn)真思考起來,這些話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點錯都沒有,或許時間往前推移幾百年這只能夠想法這種行為再正常不過了,古代中國的女子不亦是養(yǎng)在深閨墻里笑的?只是這最初的意愿在已經(jīng)在時間的沉淀中變得牽強附會,在如今的文明中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只是百轉(zhuǎn)千回,抽離出來的,又豈不是無外乎父母對子女之愛、迫于貧窮而為生計所累呢?
看著看著,從憤懣到理解,從理解到心酸,從心酸到無奈,“如果晨曦不能溫暖你,那么夕陽也不能”,對于一個窮苦的穆斯林來說,除了滿足基本的生活,其他任何要求都顯多余……我想到那位可憐的父親在看他那兩個可憐的女兒們吃飯時念到的:“天呢,我好累!討厭這樣的生活,我已經(jīng)國購這樣的俗世生活,指引我直奔死亡大門,上帝,或者把我從鎖鏈中釋放出來,在我不行的監(jiān)獄里,我已經(jīng)被埋葬,我從來不理解我做錯了什么,我從來沒有抱怨自己的過度,因為這永遠(yuǎn)是我的命運?!蹦莾蓚€小女孩確實是可憐的,但是她們的父母同樣也是受害者,他們的精神和心靈受著比他們女兒們更深的枷鎖,他們更加需要關(guān)注需要幫助需要解救。
但是人們對自由確實有著與生俱來的渴望,就如同影片中的姐妹對蘋果的渴求。蘋果在很多故事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使命:據(jù)說當(dāng)年夏娃因為吃了一個蘋果就長了智慧,和亞當(dāng)一起被上帝趕了出來,然后就有了人類,帶原罪的;又據(jù)說,當(dāng)年牛頓是被那蘋果砸了一下。頓時悟出萬有引力。造福人類無數(shù)……而這里,蘋果卻是一種意象,一種象征自由的意象,從電影開頭控訴狀上的蘋果到兩個小女孩兩次被解救時福利機構(gòu)的兒童權(quán)利保護(hù)主義者給她們的蘋果,到走出家門后兩個小女孩去買蘋果……蘋果無時無刻不與自由相關(guān)聯(lián)。而兩個小女孩對蘋果的向往無疑是她們對自由的向往和憧憬的表現(xiàn),她們就是在蘋果的引導(dǎo)下一步步地走出監(jiān)獄般的家門,接觸世界,結(jié)識玩伴。甚至長期以來一直背著沉重思想包袱的父親也在拿到女兒給的蘋果后帶著自己的女兒們走向外面的世界。
但是,自由是平等的。即使是那從頭到尾一直用頭巾遮住自己整天把自己封閉在房子里不肯見人的母親,在影片的最后也抓住了一個蘋果,她也是可以解放自己得到自由,只是她敢于沖破自己思想的枷鎖去追逐自己的自由嗎?
影片的另一個亮點是鏡子。影片中鏡子是福利機構(gòu)的兒童權(quán)利保護(hù)主義者來到她們家里看望她們時帶來的,兩個小女孩從鏡子里看到的是鐵栓上的鎖,還有她們自己。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拉康的“鏡像階段論”。拉康認(rèn)為,人一旦到了一定年齡(大約6-18個月)就進(jìn)入鏡像階段,當(dāng)嬰兒在鏡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鏡像活動與自己身體活動之間的關(guān)系時,他會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還感到高興,并拼命向鏡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點。而影片中演繹了一次“初次同化”。只是在這部影片中鏡子更是生活的反射,它反射出鐵門上的鎖也反射出那個象征自由的蘋果,甚至最后還反射除了那個封閉自己禁錮女兒的母親,但卻終究對生活現(xiàn)狀的改變毫無作用。
整部電影有著濃濃的中亞特色,電影開始就有女人的聲音不斷的小聲訴說著,既神秘又傷感,一如中亞;也沒有其他電影一樣穿插很多音樂,而是那那些個靜靜的鏡頭默默地訴說著,那么樸實那樣簡單,不壯觀不華麗,就像隔壁奶奶跟你講故事一樣——或者說它更像一步紀(jì)實片。
事實上,這部電影也確實改編于一個真實的故事,甚至兩個小女孩也是真實的演員。這才是最讓人心疼的地方。也許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宗教,是伊斯蘭教徒的信仰。究竟宗教是交給了人們更多的愛和偉大,讓世界更加和平,還是更多的狡黠和欺騙,讓世界的人們被隔離起來?伊斯蘭教下的婦女甚至小女孩都只能在頭巾的包裹下躲躲藏藏,說是為了保護(hù)她們。但是現(xiàn)在看來這并不是真主的初衷而更多的只是父權(quán)時代的遺留在宗教的密封下被相對完好的保存至今。也許正是他們的信仰使她們心靈上獨立,使世界在靈魂上分化。
一部《蘋果》讓我深深感受到那個中東國度的生活,使我對信仰有個新的認(rèn)識,促使我更多的思考。